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关于“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心得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创造性地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百年,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科学总结,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明确宣示。
建党百年的宝贵经验。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党成立初期和领导革命早期,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中国革命实际把握不够准确,曾一度机械地、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因而走了不少弯路,甚至使中国革命一度陷入绝境。经过艰辛探索,并在付出惨痛代价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成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在理论上开始走向成熟。之后,我们党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功。
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已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特点,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43年,中共中央曾指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绽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让中华文化展现新的时代风采。
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的精神气质。在这个意义上看,百年党史也是一部我们党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觉,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重大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领导亿万人民取得四个历史性伟大成就,不断走向自信自强的奋斗史。
我们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推动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新中国的成立使被压迫被奴役的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改革开放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世界性难题,用事实雄辩地证明“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是无敌的、在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以无比自信自强的姿态走向未来。
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将守正创新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百年党史充分证明,守正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经验。守正是前提,创新是关键。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做到守正创新,就要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这是坚持“两个结合”、实现守正创新的典型范例。“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意是“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从中找到真实的结论”。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赋予了这个古老命题以新的含义,并将之视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坚持“两个结合”,实现守正创新,就要防止一些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如果中国实际不能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就容易导致狭隘的经验主义。同时,如果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就有可能导致文化复古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无法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有可能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倾向,马克思主义也就无法融入中华文明,在中国生根开花、枝繁叶茂。
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遵循“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两个结合”也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现在,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不到30年时间,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既有国内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也有国际的逆全球化、一些西方国家不择手段对我国进行战略围堵和遏制等问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两个结合”,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问题,才能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
一百年来,我们党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自信,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境界。
比如,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相结合,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我们党执政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
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相结合,深刻洞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理念新思想新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贡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时代价值。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弘扬,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例如: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系统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相结合,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强调树立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等七种思维;
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深入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相结合,深刻阐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大论断等等。这都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展现了治国理政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形成了“九个坚持”的教育重要论述,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立足于办好我国教育的根本保证,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唯物史观的人民立场,结合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待,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结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实际,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次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广泛汲取了中华优秀教育传统资源,如:“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尊师重教”“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德者,本也”等,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加以提炼升华,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有好老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相统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重要教育理念。
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就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推动铸魂育人工作实现新突破。推进“三全育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强理论研究和阐释,及时将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铸魂育人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办好思政课。始终将思政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上云课堂有机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配齐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抓好课程思政。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推进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