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精选文档)

时间:2022-09-27 20:1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精选文档)

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刚刚开展之际,今天,我想就“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这个主题,谈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不忘初心,要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历史直通现实又指向未来,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仅会模糊对当下的认知,还有可能贻误对未来的预判。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走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理论指引,我们不断向前。90多年风云激荡,我们党在风险考验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在实践发展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的境界,引领我们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为了彻底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摆脱错误抗战路线的干扰,撰写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对取得全国抗战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现状,创造性提出了持久抗战理论,为黑暗笼罩的中国点亮了一盏明灯,为中国夺取抗战胜利和迎来光明前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实践砥砺,我们接续奋斗。翻开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而又无比辉煌的奋斗史。从党诞生之日起,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用上百年走过的路,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跃居世界第二,2015年GDP达到10.4万亿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8%下降到2015年的31%;
粮食、棉花、钢铁、煤炭等主要产品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量子通信、深海潜水、航空航天、激光技术、油气开采等技术均达世界领先水平,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正是靠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向上,我们党的肌体才能永葆青春。

与时俱进,我们继往开来。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开宗明义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前无古人的崭新课题,更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党的十八大全面阐述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和文章中提及“两个一百年”多达100次以上,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也把每个人、每个家庭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结合了起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们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走来。党的奋斗历史昭示我们: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越是心系群众,群众越是心向着党。

群众的信任,鼓励我们不断前行。从50多名成员发展到有着9000多万成员的大党,从几百个党派、无数“主义”中脱颖而出,把一个在风雨中飘摇、饱受欺凌的东方古国正带向辉煌灿烂的未来。一路走来,我们党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
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当年西柏坡的支前民谣,正是我们党和群众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

群众的智慧,激发我们不断进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无数次挫折中发展成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群众,汲取了最广大群众的智慧。历史上,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群众鲜活的实践经验。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在上世纪70年代是凤阳县典型的贫困村,为摆脱当时贫困的现状,18个冒着“危险”的小岗人在“生死契约”上摁下手印,揭开了全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从此,小岗人一夜跨过了温饱线。这是中国农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它凝结了小岗人的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再次印证了“智慧在群众中”的朴实道理。

群众的力量,支撑我们不断壮大。“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我们党从群众中走来,始终相信群众、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1948年淮海战役,华东根据地500多万老百姓用30万副挑子和88万辆推车,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作战物资运抵前线,陈毅元帅感慨万分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一句话道出了我们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正是这种联系,才让我们党由胜利走向胜利,由星星之火走向燎原。

我们从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走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缜密检视。

我们在传承中立德。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文化历来提倡“养浩然正气”“守民族气节”,传承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道德风范;
传承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传承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格魅力。这些价值观念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影响广泛,浸润深深,历久弥新。我们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继承好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立德修身做人。

我们在传承中立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以文化人,才能强“筋骨”;
汲取精华,才能长智慧。要抓住本根来培元,用好用足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铸牢精神支柱。要抓住脉络来贯通,追根溯源、贯古通今,做到循络而成径、循脉而成势,在融合贯通中长智慧。要抓住精髓来拓展,顺应新的时代经纬,立足新的实践空间,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实际运用中强本领。

我们在传承中立功。立功,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贡献者,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从古至今,无数圣人先贤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传承着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操守维护百姓利益,用“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的实干精神治国兴邦,自觉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的过程中践行着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是共产党人固有的品格和优良的传统,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传承优秀品格、弘扬传统美德,守好自己的“主阵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与日俱新谋发展、与时俱进立新功。

二、不忘初心,要始终牢记我们向何处去

有思想才能引领未来,有方向才能扬帆远航。正确的方向既是指引我们党不断发展、不断前行的灯塔,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走的太久,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一定要坚持既定的目标、牢记远行的初衷。

要向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目标去。没有远大理想的激励和引领,再宏伟的事业也可能会失去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引领中国人民谱写了建设发展的壮丽篇章,也必将指引中国继续奋进前行。

我们要始终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走对了,前途才能无限光明;
走错了,只会让自己深陷泥潭,不可自拔。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这座社会主义大厦顷刻间崩塌。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最终导致苏联被分裂为15个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惨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当时的苏联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信仰的抛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怀疑。从赫鲁晓夫开始,几代首脑对斯大林及其政党的整个时代全面否定,进而否定列宁和整个苏联历史,使苏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
戈尔巴乔夫觉得“共产主义思想已经过时”,鼓吹“新思维”,促进所谓的“民主化”“多元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渐行渐远,致使全党思想混乱、社会政治飘摇动荡;
党风政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特权阶层恶性发展,执政者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蜕化为代表少数特权阶层利益的集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的正确道路,只要始终坚守这一道路自信,我们就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要始终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它在实践中不断引领中国前行。我们的理论自信既来自于对规律性的科学认识,更源于理论自身的发展、开放和成熟。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的议论多了起来,也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曾提出“历史将在资本主义被终结”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坚持怎样的主义、坚持怎样的发展,是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选择的。中国人民在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而开放的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要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能够有效动员群众和组织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创造新的奇迹。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的过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诠释。面对难度最大、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玉树抗震救灾,我们争分夺秒搜救群众、救治伤员,第一时间抢通道路、电力和通讯线路,一手抓救灾、一手抓重建,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在废墟上建起了一座青藏高原上最为美丽的和谐新玉树,灾区群众全部搬进了地域特色鲜明、宽敞明亮干净的新居。今天的玉树,犹如一颗亮丽的明珠闪耀在雪域高原,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反观2011年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的“2·22地震”,灾情发生后,总理虽然心急如焚,却没有可调动的力量,一个人在废墟上留下了无助的泪水;
日本宫城县的“3·11地震”距今已有5年了,但还有约5.9万名灾民到现在还住在临时板房中。一个是应急之时没有力量,一个是灾后安置没有着落,相比之下,在同样的灾难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了无比的优越性。

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去。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争做追梦的推动者、圆梦的促进者和筑梦的践行者。

我们要有追梦的自觉。实现中国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形成自觉,将其牢记于心、躬耕于行。为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杨善洲退休后租了18匹马,驮着被褥、锅碗瓢盆、砍刀镢头开启了他大亮山22年的种树生涯。买树苗的资金不足,杨善洲就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捡果核,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他经常坐长途汽车颠簸几百里,星夜兼程去引进好树苗,为了及时栽种确保树苗成活,下了汽车都顾不上吃饭休息,就上山种树,这样高强度的劳作,对于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啊!什么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梦的自觉,大亮山5.6万亩人工林、1120万棵树上写满了杨善洲的答案。

我们要有圆梦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接续奋斗,解决了国人的生存问题、温饱问题,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新成就,增添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底气。现如今,我们的高铁建设走出亚洲,面向世界亮出了“中国高铁”的金名片;
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天宫”空间站比肩世界一流国家;
全球71座在建核动力堆中,中国大陆就有26座,数量与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我们在超导研究、3D打印、超级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要有筑梦的自强。“人因梦想而伟大,因筑梦而踏实”。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青海金银滩孕育出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一代人自强不息的功勋章。在平均海拔3700米,氧气含量比平原少了近1/3,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的环境下,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用最普通的工具做出最精密的仪器,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干出最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让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我们又用2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爆炸了氢弹,而这个过程,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6年。美藉华人记者赵浩生在国外的报纸上撰文写到:“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新闻传到海外时,中国人的惊喜和自豪是无法形容的。在海外中国人的眼中,那菌状爆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花朵……”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诠释。、

要向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去。“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真正知民情、纳民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的每项决策都直接与群众休戚相关,连接着每个家庭。群众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来,听汇报听不出来,只有经常到农牧区走一走,到农牧民家的“后院角落”看一看,到田坎上、帐房里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常才能知道。云南独龙族老百姓在描述他们的“老县长”高德荣时有一首顺口溜:“老县长,手机响,那是百姓有事讲;
老县长,背竹筐,农用家具往里装;
老县长,坐火塘,促膝交谈拉家常。”高德荣用自己的足音回应了老百姓的声音,用自己的铃声收集了群众的心声,他把赤诚的心掏给了群众,群众也报以一颗滚烫的心。

我们要真诚顺民意、化民怨。民心顺则国家顺,民怨除则国家兴。在我们这样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各种民意交错,各种民怨并存,党的领导干部要善做“排气筒”和“润滑剂”,用心去顺民意、化民怨。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早在2006年,沈浩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
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沈浩深深明白土地对农民的意义,他没有埋怨群众,而是耐心细致地做起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在大年除夕夜,他没有回省城的家,而是留在小岗挨家拜年,挨户做工作。在他的引导下,小岗村建起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中心,有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收益大幅提高,让村民吃了定心丸。沈浩在工作中摸准了群众的脉搏,用心用情走进了百姓的心窝,得到了小岗人的由衷拥戴。2009年11月6日,沈浩倒在了小岗村的租住房子中,再也没能起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辞:“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人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
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我们要真心惠民生、促民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惠民生、促民富的道路上都应该成为探路人、领路人。辽宁省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在30多年时间里,带领村民把一个偏僻的穷山村变成集体总资产超过4亿元的富裕村。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为民的“心”、务实的“干”。毛丰美心里始终装着农民,在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就建议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并为这一建议奔走呼吁了八年,他用行动把“干”字精神深深烙在了村民的心中,烙在了全国农民朋友的心中。

三、不忘初心,要始终谨记我们该怎么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前方的路还很长,容不得我们停下脚步。党的发展历程告诫我们,不走错路必须与党同心,少走弯路必须与时俱进,力避邪路必须与民同行。

我们要走绝对忠诚的光明之道。“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看人大节,识官大德,关键是看忠诚。只有把“忠诚”作为立身之本,方向才不会偏离,道路才不会走错。

我们要始终忠诚于党。这是我们党对每一个党员最起码的要求,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的基本准则。时代楷模、海北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廉福章,在生命弥留之际,躺在病床上拿着药盒写下遗嘱。他是这么说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对党的主义、纲领、宗旨、目标,忠诚崇信;
对党的章程、组织纪律、政治纪律,严格遵守;
对党的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力而为。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还说,“我活着是共产党员,死了还是共产党员,当我头脑还清醒着的时候,特缴一万元党费,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交党费了,请组织收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是那样感人至深的厚重;
没有长篇的表述,却凝刻着一名普通党员的忠诚情怀。

我们要始终忠诚于人民。德莫高于爱民。密切联系群众,对干部来说,既是一种官德,又是一种感情。牧民省长尕布龙家里没有像样的陈设和家具,每个房间里只是几张简易床,家里每天都吃住着少则七八位,多则几十位来自各地的农牧民群众,他的家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牧民店”。为了照料好农牧民的生活,尕布龙家里常年生着煤炉子,每天要做五锅面条,每月要买两三百斤面粉,每年要烧五六吨煤。尕布龙是一个牧人一样的公仆,一个公仆一样的牧人。海南州一个牧民的孩子患上了急性脑膜炎,尕布龙马上联系医院,在连夜抢救的十几个小时里,尕布龙就像守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焦急地守候在抢救室外面,直到孩子转危为安。孩子的母亲哽咽地说道:“是您救了我的孩子,救了我们家的命根子!”尕布龙一生爱民至深、为民至诚,永远值得我们青海的党员干部学习。

我们要始终忠诚于事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并为之无私奉献,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我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典型,西部矿业玉龙铜业有限公司原纪委书记尹磊,常年工作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矿区,一干就是30年,最终累倒在岗位上,被病魔夺去了48岁的年轻生命,他用一生的敬业和奉献诠释了对事业的忠诚。女儿高考、家人病重,他都因为工作任务没有回去陪伴,就连女儿的婚纱照他都没有看到一眼。他曾抱着愧意对女儿说:“你一定要开心幸福,从上学到工作,爸爸没陪过你几天,爸爸欠你的太多了。等爸爸退休了,把爸爸没做的事情全做一遍,把没完成的心愿都完成,带着你和妈妈出去旅游,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可这个承诺最终只能成为女儿永远的回忆。

我们要走敢于担当的有为之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的职责。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

要有担当之勇。没有勇气的担当缺乏主动、缺少底气、难有成效。作为党员干部,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切实以过硬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豪情,在危机时刻、关键时候,冲得上去、豁得出来,真正做时代的劲草和真金;
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善于“思其过、改其行”,注重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亮剑,对那些立场不坚、慵懒散奢、不思进取、推诿扯皮,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涣散、违法违纪违规等现象和行为,较真碰硬、真严真管。

要有担当之智。务实担当,担当之行方可一以贯之;
智慧担当,担当之事便可事半功倍。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不仅要有完成任务的能力素质,更要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纲挈领、统筹兼顾促落实的科学思维。要注重在做好结合文章中担当干事,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有较深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对省情特点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切实把上级精神吃透,把基本情况搞准,把两者结合的文章做足;
要注重在弹好“钢琴”中担当干事,坚持统筹推进,善于把握规律,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都要进行通盘考量,不谋不做、先谋后做、谋定再做;
要注重在善于创新中担当干事,坚持知与行的积淀,培养独辟蹊径的智慧,特别是工作困顿难进、事业停滞不前的时候,要切实找准创新的切入点、抓住创新的突破口,破难局、开新篇。

要有担当之为。落实才有为,有为才有位,党员干部要崇尚实干、狠抓落实;
要精准发力、推动落实。当前,在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担当的表现,有的说得多、做得少,工作落在口号上,决心留在嘴头上;
上头热、下头冷,“你抓你的、我干我的”;
前面紧、后面松,遇到困难绕着走,还有的抱怨“为官不易”、吐槽“多干多错”等等。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用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和系统配套、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关爱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全部心思凝聚到干事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创业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到发展上,做到工作争创一流、个人力争上游、群体百舸争流。

我们要走廉洁律己的干净之道。“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只有把“干净”作为人生信条,把“廉洁”作为从政底线,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平稳,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

要正心律己。如何守住正道?如何经得起考验?“正心”是根本、“律己”是关键。一代廉吏于成龙在任直隶总督时,旱灾严重,饥民遍野。他分发自家的存粮给百姓,当妻子告诉他家里已经无米下锅时,他含泪命令属下,把朝廷配给他心爱的枣红马杀了给百姓充饥,自家却在吃糠咽菜。古人尚有如此操守,作为共产党人,更应有律心正己的定力。

要慎行克己。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廉洁的纪律要求只会越来越严,对腐败的容忍度只会越来越低。党员干部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次威信;
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厅长李建功在忏悔录中说:“别人送的钱物,是通向监狱的报到证。现在想想,拿别人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自己平时也花不了多少,贪来的钱就是在量刑的时候最有用。”我们要守住底线,不以“不是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不拿“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不用“一点小事无所谓”来放纵自己。

要严以责己。“吾日三省吾身”是检讨自己的实招,是提升境界的良方。明朝有一位名叫徐溥的高官,少年时为了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
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
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责己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带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模范遵守党章党规,时时严要求、处处留戒心,始终保持“泾溪石险人兢慎”的状态。

相关热词搜索: 初心 不忘 新时代 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新时代 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新时代 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