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2024关于做好职工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3篇)

时间:2024-08-21 14:32: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关于做好职工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的现状

  总体来看,各级金融机构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金融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科学谋划文化建设格局,紧密结合地域特点和地区特色,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各项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1.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观念逐步确立,文化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对职工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职工文化建设是通过职工群众性文化活动展开的,以自我创造、自我教育、自愿参与等为特点,将全方面的知识普及到职工群众中去的工作。现阶段,各级金融机构工会都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以各类文化活动的形式为主导,向广大职工做宣传,做教育,建立思想文化阵地,使职工提高自身认识和自觉性,增强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各单位决策层也能够把文化建设作为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促进现代化金融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是对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规律、特性的把握不断深化。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批青年人才进入金融机构,青年职工在金融职工总数中已占很大比例,金融行业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大部分工会干部和一线职工普遍认为职工文化建设需要针对金融行业出现的新特点进行理性思考,需要对职工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并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对职工文化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2.善于抓关键、积极创特色、敢于求创新。

  一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文化建设,文化凝聚人心、推动工作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各级金融机构工会都能以服务大局、促进中心工作为宗旨,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推动力:与金融业务工作相结合,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培育金融队伍文明服务、合规工作、奉献社会的良好气质,展示金融文明形象;与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地宣传可亲可学的金融模范形象,激励金融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与提升金融机构社会形象建设相结合,充分展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重要行业的精神风貌。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打造鲜明的文化特色,金融文化形象逐步鲜明。不少金融机构工会重视对本单位历史文献、档案、文物等金融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运用,注重加强对本单位所获荣誉和重大历史的梳理、编集,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利用其开展本单位历史、荣誉、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激发金融人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活动的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展示金融职工文化的平台,沟通社会大众的窗口。

  三是积极鼓励金融职工文化创作,繁荣景象初步呈现。各金融机构工会积极成立各类文学艺术协会,发动、鼓励和支持本单位各类文化人才开展金融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同时支持专业文艺组织和艺术家创作金融题材的文艺作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金融职工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

  3.各类金融职工文化建设机制、文化平台逐步建立、完善。

  一是职工文化建设有效融入金融日常工作,为文化交流提供舞台。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着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辅导讲座、参观考察、主题实践等多种形式,积极利用网上在线学习平台,全面推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班组和知识型标兵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用主流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紧扣时代主题,运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金融职工文化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各级金融机构工会逐步推进职工书屋、休闲活动室、户外活动场等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基本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共享社会文化资源开展金融职工文化活动;努力改善金融职工的办公、生活、文化条件,创建文明有序、整洁美观的办公环境;把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不断加大文化建设自筹经费投入;部分金融机构工会还积极拓展文化工作阵地和渠道,探索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建立与地方心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辅导机构的交流、沟通、培训、授课机制。

  三是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职工文化建设更加具有吸引力。被调研的金融机构工会能够较为充分地发挥本单位文体骨干的特长和作用,形成群体性文体活动的组织网络,同时积极开展行业性、地域性、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小型多样、健康有益、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在基层金融机构蓬勃开展,广大金融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对缓解干部职工工作压力、营造和谐氛围起到极大作用。

  二、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缺乏对职工文化建设更深入的理性认识。

  一是存在概念不清的现象。误认职工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部分基层金融机构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作为衡量职工文化建设的标准和依据,将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典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错误地等同于职工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误将文体活动等同于职工文化,而忽视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三是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不少基层单位领导或职工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营生产,职工文化需求属个人行为,从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与“员工个人”之间的属性区别,工会工作边缘化,缺乏对职工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

  2.职工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一是软硬件建设程度不平衡。不同地区的职工文化建设水平很不均衡,部分金融机构建有篮球场、足球场、桌球、台球、健身房、甚至室内羽毛球馆等文体设施,但也存在部分偏远的金融机构,用于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设施很少甚至没有。二是活动参与普及率不平衡。一线职工参与工会活动较少,工休矛盾、众

  口难调等陈旧问题仍比比皆是。三是制度保障程度不平衡。部分单位对职工文化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但也存在部分单位,缺乏完善的职工文化管理制度,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处于无序状态。

  3.缺乏职工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发展。

  一是外在形式传统。难以吸引中青年为主的金融职工群体。二是内涵触及不深。职工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浅层,多以娱乐导向为主,超越活动,能触及职工心灵,特别是对青年职工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内心深处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少。三是激励效果不佳。大量职工文化活动依然依靠发“纪念品”等物质奖励吸引职工参加,福利化现象严重,这种传统的激励机制已显过时,建立深层精神激励机制值得探索。

  4.基层金融机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调研发现,基层工会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职工文化建设的需要,工会工作者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大部分基层工会干部均为兼职,且人员配备不足,容易形成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会工作开展。同时,相当一部分工会干事初涉工会工作,对工会工作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自身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也有待提高,更遑论职工文化建设工作了。

  三、进一步推进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来认识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金融行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在当前金融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立足时代和实践新发展,以新的视角认识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既是推动金融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金融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金融职工文化建设可以在广大金融职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金融系统形成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和谐氛围,从而激励金融干部职工投身金融各项业务改革和建设,为金融行业科学发展提供助推力,为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思想保障,形成“文化助推企业,企业保障文化“的双向良性互动局面。

  (二)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

  1、职工文化建设构建的各种平台,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满足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就要把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目标来加强阵地建设,把阵地建设与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结合起来。

  2、做好发展规划,逐步推动金融系统职工文化建设。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教育活动,以满足各种类型职工的不同需求为目的来加强阵地建设。要适时搞好调研,准确

  掌握职工文化生活的真需求;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年龄层次职工的不同需求来策划开展各项活动,以吸引更广泛的职工群众参加。

  (三)强化职工文化机制建设、阵地建设,持久保持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活力

  首先,各级工会应为适应经济发展形势,配合企业发展而构建职工素质提升平台,为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譬如,为提高职工劳动、工作技能构建的多层次职工培训平台、为提高职工学习能力构建的多层次学习平台等等,真正起到“文化搭台,业务唱戏”的效果。

  其次,软硬兼顾,在加强阵地软件建设的同时,加强阵地的硬件建设。要发挥工会资产、财务相对独立的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已有的固定的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和分散在各基层部门、班组的文化宣传阵地,有计划地添置文化教育用品和必要的设备,努力落实阵地建设必须的财力和物力。

  再次,对职工文化建设发展状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定期进行考核指导,标准要科学,制度要规范,结果要公示,先进要奖励,落后要惩罚,以促使各基层工会更好地履行职责,激发员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最后,要进一步争取党委和行政领导的支持,形成工会主抓,全体金融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在金融机构工会各层级的培训中增加文化建设主题的课程,以提升各级领导和金融职工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在各级工会设立兼(专)职文化专员,进一步丰富金融职工文化组织网络。

  (四)推动实践创新,深入发掘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功能

  按照“弘扬主旋律、讴歌先进性、展示新风貌”的宗旨,坚持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生活,加大金融职工文化优秀题材作品创作,创造出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俱佳的书法、美术、摄影、曲艺、文学、影视、音乐等一系列金融题材优秀作品和优秀曲目,不断加强金融对外宣传,树立和提升金融良好的社会形象。尊重和发挥广大金融职工的首创精神,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形成创作源于职工、活动依靠职工、舞台成就职工、成果惠及职工的群众性文化氛围,不断增强金融职工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五)以各类职工文体协会为切入点,提高职工队伍文化素养

  为满足职工群众的要求,基层工会应适当的建立一些兴趣爱好协会,并定期组织一定的活动。有条件的单位,一是要以各类职工文体协会为纽带,吸纳一批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专长的职工文化爱好者,筹建多种类职工文化兴趣小组,培养一支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职工文化人才队伍,这是推进和繁荣职工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二是打造职工文体协会的品牌,积极参与相关的大型文化活动,提升协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职工群众主动加入文体协会,这是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六)搭建广阔平台,多方推动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繁荣

  完善支持金融职工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努力开展和积极参与金融内部、外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积极搭建网络平台,重视借助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新兴文化建设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文化建设样式,把互联网作为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新平台。积极搭建传播平台,进一步加强金融刊物和出版社建设,努力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金融职工文化传播体系,提高金融职工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篇二:关于做好职工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职工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在推动__区“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职工素质的提升,做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精神财富。工会组织维护好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点之一,也是新时期赋予工会工作的历史使命,更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做好职工文化建设。

  关键词:工会

  职工

  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关键战略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更新,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职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文化传播的形式、内容和受众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职工的文化底蕴、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经济生产,社会进步。因此,在推动__区“工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实现职工素质的提升,做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精神财富。工会组织

  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点之一,也是新时期赋予工会工作的历史使命。工会组织必须要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财富。维护好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做好职工文化建设,不仅是工会科学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为更好地关注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区总工会面区内XXX个企业,XXX个机关事业单位和XXX个村级(社区)基层工会,共11XXX人,开展了以“推进职工文化体系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工会职工(特别是对村级农民工和社区下岗失业工人)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经济进步、企业发展要求的职工文化建设。

  区总工会通过调动各基层工会,加大宣传力度和重要性,积极争取广大职工参与,并制作业余文化生活调研问卷,由基层工会选出代表性职工参与问卷答题。问卷主要从职工工作内容、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等方面着手,为业余活动理想标准(期望)重点,对不同年龄年阶段、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技能、工作环境及职工个体偏好进行调研,为进一步全面了解我去职工文化现状,以及为进一步搞好职工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突破方向。调研结果剖析如下:

  1.存在概念不清的现象。误认职工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部分企业、社区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的发展》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作为衡量职工文化建设的标准和

  依据,将班前宣誓、看板管理等典型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错误地等同于职工文化建设工作。

  2.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误将文体活动等同于职工文化。部分企业单位、科室、班组汇报仅围绕“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做大篇幅的总结归纳,而忽视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

  3.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营生产,为谋求企业利润是最高准则,职工业余需求属个人行为,可有可无,从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与“职员本身”之间的属性区别,缺乏对职工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充分认识和重视。

  1.软硬件建设程度不统一。不同企业、社区阵地建设水平很不均衡,部分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和城镇中心社区建有篮球场、足球场、桌球、台球、健身房、甚至室内羽毛球馆等文体设施,但有部分企业、社区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用于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设施少,有的甚至没有的现象。

  2.活动参与普及率不统一。部分单位座谈职工,尤其是施工一线职工,反映参与工会活动较少,工休矛盾、众口难调、等陈旧问题仍暗流潜涌。“施工技术人员无暇参与”、“老职工参与不了”、“觉得没意思”等现象制约着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部分工会活动参与率及普及率不高。

  3.制度保障程度不统一。部分单位对职工文化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检查、激励、约束职工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

  据可查。对比,也存在部分单位,尤其是项目部,缺乏完善的职工文化管理制度,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处于无序状态。

  4.自主管理能力不统一。

  调研显示,企业、社区工文化建设对行业环境和项目部经营形势依附性很强。不可否认,经营生产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工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否,但反之,职工文化建设也能影响职工精神与情绪,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生产、社区和谐。

  5.社会环境、风气不好,职工自身认识不高。

  有部分职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高,或者社会环境、风气限制,大量的业余空闲时间他们更愿意参与打麻将、斗地主都能形式多样的赌博性质的游戏,或者上网玩游戏等,而不愿参见体育文化活动。有些地方普遍只存在提供赌博、上网的娱乐场所,而很少建有体育锻炼和文化休闲场所。

  1.外在形式传统。“下场棋”、“打场球”、“唱个歌”、“答个卷”等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的活动载体仍然占据了部分项目部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2.内涵触及不深。职工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浅层,多以娱乐导向为主,超越活动,能触及职工心灵,对职工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内心深处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

  3.激励效果不佳。大量职工文化活动依然依靠发“纪念品”等物质奖励吸引职工参加,福利化现象严重,“一个笔记本”、“一个围腰”、“一瓶酱油或醋”、“一幅挂历”等。有的甚至

  是利用一些滞销过期的物品“改头换面”来当做奖品。这种传统及敷衍的激励机制已显过时,并不受广大职工群众的青睐,建立深层

  精神和物质激励机制,让广大职工参与进来值得探索、深思。

  1.工会工作者自身对职工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要求工会工作者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结合理论研讨会、信息报道、工作总结等机会,不断探索和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系统理论。

  2.工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引导和促进职工自信意识的觉醒。调研显示,公司职工文化自觉意识较强,时刻践行__“干一流的,做最好的”核心价值观,面对诸如矿业开发生产、城市建设工程等题,一往无前,从不退缩,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自主管理意识趋于常态化。另外一方面,有的职工缺乏文化自信,表现在:为人处事保守低调,表态发言轻声细语,待人接物踌躇满志,仪表仪容不修边幅,因四海为家而自卑,因终日奔波工地而寡言少语。殊不知,企业职工自信资本未能充分挖掘:四海为家应以流动为荣;__汞矿工人精神作为新中国企业精神60强为外人所津津乐道、啧啧称赞。这就要求工会工作者引导职工文化自信意识的觉醒:

  (1)注重心理疏导,特别是关注年轻职工群体的心理波动,要从生活、工作和精神上正面鼓励,用润物无声的工作方式解人心结;

  (2)加强人文关怀,从细微处入手,搭建展示职工价值的平台;

  (3)弘扬劳模精神,用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职工,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文化氛围;四是树立优越意识,将企业经营形势及业绩时常向职工通报,加强职工自我“优越意识”,调动职工的激情。

  部分企业在职工文化场地标准低,甚至空白的问题。建议试行职工文化阵地建设“6+2”准入标准,即:1个篮球半场、1个综合活动室、1个乒乓球台、1个桌球台、1个职工书柜、1台卡拉OK点唱机,1个活动(或兴趣)小组、每月至少1次大型集体活动。

  不少单位反映职工文化建设载体单一,部分年轻工会干部反映职工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方法,建议各项目部大力开展职工文化品牌建设,解决职工文化落地问题,着力打造职工文化建设一项品牌,从零开始,走出第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日积月累,在职工心中奠定品牌烙印,如: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篮球运动会”和企业职工集体参与职工婚礼、生日等。

  (五)统筹兼顾,促进职工文化建设“两转两延一提升”

  1.组织方式从外部娱乐向内心关注转变。如何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推动劳动保护监督力度、为施工现场职工提供劳动休息和

  心理休息,提供便利措施改善职工饮水、如厕环境等,进而让职工感受到“尊严生活、体面劳动”,是下一步工作值得思考的出发点。

  2.激励机制从福利型向荣誉型转变。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安全、心理、社交、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逐级上升。纵观公司现状,职工收入和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提高,第一二层次职工生理、安全需求已经得以满足,而心理需求往上的需求层次是职工内心最渴望但又最难以企及的层次。故传统的福利型激励,如发放小纪念品等,已无法充分调动职工参与职工文化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将建设机制从福利型激励向荣誉型激烈转变,满足职工的心理需求,提高职工的自信,推动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科学之选。

  3.建设空间从企业驻地向施工现场和社区延伸。目前职工文化建设几乎全部集中在企业,施工现场和企业临时工作区域未有涉及。从当前看,职工在其工作的施工现场所处时间更长,部分职工居住也在施工现场,这就要求建设工作需要从企业向施工现场或社区延伸,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空间覆盖,扩大职工文化建设受众面。

  4.工作方法从一气呵成向持续改进提升。职工文化建设不是一气呵成的工作,它是工作质量提升的系统工程。这要求实施主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方法论入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职工文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经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反

  复过程,,通过不断了解职工文化需求,建立合理的文化工作计划,精心实施,加强工作过程和效果的检查,快速响应调整,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同时积极探索文化延伸,才能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达到职工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建设目标。

篇三:关于做好职工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地勘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组织和参与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通过分析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内涵特征与相互关系、当前地勘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地勘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地勘文化;

  职工文化;

  建设

  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地勘单位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地勘单位已普遍认识到地勘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推动地勘文化和职工文化的建设与实践,探索地勘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本文结合近年来组织和参与地勘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对地勘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关于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1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地勘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企业文化乃至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凝地勘职工之心、聚地勘发展之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地勘单位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1.2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决定地勘单位兴衰的关键因素

  企业管理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决定着地勘单位经营管理、领导决策以及职工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对提高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促进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地勘文化、职工文化是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有效载体

  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文化来培育,使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能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培育职工团队精神,树立地勘单位良好形象。

  2关于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

  2.1地勘文化

  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地勘使命、共同愿景、地勘精神、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地勘文化的本质是一种行业文化、群体文化。它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人文性。地勘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二是社会性。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这个经济社会群体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文化、行为文化。三是集体性。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由广大职工共同实践、创造和提炼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四是个异性。地勘文化区别于其他行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个性特征。

  2.2职工文化

  职工文化是指为多数职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反映,是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行为活动。职工文化主要包括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三个方面。而职工文化建设则包括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引导、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与提高、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文体娱乐活动开展与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完善与管理等。

  2.3地勘文化与职工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地勘文化与职工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职工文化从属于地勘文化,是地勘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职工文化是地勘文化的基础,地勘文化是职工文化的体现。地勘文化涵盖职工文化,但又不能代替职工文化。职工文化影响着地勘文化,没有职工文化的融合,地勘文化也很难在全体职工之中推行。

  地勘文化与职工文化的差异在于:地勘文化是代表地勘单位整体利益的文化,体现地勘单位核心价值,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单位的利益最大化;而职工文化是代表职工群体利益的文化,体现职工的精神需求,其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地勘文化和职工文化不是平面的平行关系,而是一种立体的互容共存关系,二者发展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共同目标是促进地勘单位发展、实现职工利益,两者的主体、着眼点和落脚点最终应当在职工身上。以职工为本是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核心。促进地勘单位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职工的权益,而实现职工权益,又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地勘文化建设要与职工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地勘经营理念与满足职工需求双向契合。

  3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途径

  3.1基本原则

  第一,要把职工的生存与发展放在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首位。把以职工为本贯穿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始终,把职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单位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第二,要把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战略规划和系统工程。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规律,是一个润物无声、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急功近利。

  第三,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结合各自经营发展的实际以及所面对的职工群体的特质,提炼符合自己实际的地勘精神以及经营理念,建设自己特色的地勘文化框架体系,彰显自己的个性。

  第四,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重在融体入心。地勘文化只有融于地勘单位之体,扎根于地勘单位土壤,只有深入职工之心,成为职工的行为指导乃至自觉意识,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形成促进地勘单位和职工共同发展的软实力。

  第五,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职工既是被教育者和被熏陶者,更是践行者和传播者。要注意发挥职工的“主角”作用,不断强化职工参与、建设的意识,让职工成为地勘文化、职工文化舞台的表演者,全员打造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品牌,让职工建设和享受文化成果,成为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最大需要者和最大参与者。

  第六,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和谐文化,提高职工素质,协调劳动关系,培育地勘单位的核心价值体系。

  3.2方法途径

  第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指导,将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放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框架之中,建设具有地勘行业特点的价值体系,提炼符合职工切身利益、符合人情人性人心、有社会现实基础的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单位党政领导要把加强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当做重要职责。领导者是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示范者、和推动者,要充分发挥单位领导者在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把职工文化纳入地勘文化战略总体规划中。把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与构建地勘单位理念体系结合起来,把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与地勘行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与地勘文化礼仪建设结合起来,把保障职工文化设施建设与地勘文化传播渠道建设结合起来。

  第四,把文化寓于地勘单位经营管理之中。以文化保安全,以文化促管理,以文化闯市场,以文化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学习型地勘单位。

  第五,培育现代、健康的职工文化。要区别对待不同的职工群体,争取覆盖所有职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各类职工自愿参加。加大对职工文化事业的投

  入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参与面广的文化活动体系。

  第六,把“和谐”作为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和谐”是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通过建立与和谐文化体系相对应的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制定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标准,建立和谐、互信的干群关系,增强地勘单位的凝聚力,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实现单位与职工共赢共享。

  4当前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部分职工对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的认同降低

  一是职工队伍分化增大了离散倾向,使职工队伍的整体性和凝聚力弱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近十余年来地勘经济的迅速发展,地勘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职工队伍构成呈现多元化、结构呈现层级化趋势,阶层结构失衡,影响的队伍的整体性和凝聚力。二是职工队伍内部群体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引发不同群体利益的冲突,成为影响职工队伍团结稳定与单位内部和谐的重要因素,影响了职工对单位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三是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单位为了规避《劳动合同法》,尽可能地少使用“无固定期限”的职工,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协议工”“临时工”、“短期工”等,职工的归属感、凝聚力弱化。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工对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的认同。

  4.2影响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因素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单位领导只重视经济效益和积累,忽视文化建设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二是部分单位职工文化阵地被削弱,职工文化场所被挪用,使开展职工文化活动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三是文化活动的组织人才缺乏,群团部门人员不断削减,组织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概念不清,把地勘文化混同职工文化,或把职工文化仅指组织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把地勘文化仅当作地勘精神、经营理念、单位形象设计,功利色彩浓厚,单纯强调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忽视地勘文化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加强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一是要将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和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推动地勘文化、职工文化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二是充分运用地勘单位的各种文化资源和阵地,加大对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书屋等职工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投入。三是加强职工文化队伍、文化细胞建设,加大职工文艺体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重视职工文化社团和兴趣小组建设,推动地勘单位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四是创新职工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载体,打造职工文化品牌,让地勘文化、职工文化在地勘单位和职工中落地生根。五是通过改善用工环境、规范用工行为,建立相对稳定的用工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增强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对地勘文化、职工文化的认同。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1[2]张

  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做好职工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文化建设 关于做好 职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