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2024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5篇)

时间:2024-08-21 18:32: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And,thisstoreprovidesvarioustypesofpracticalmaterialsforeveryone,suchasteachingexperience,workexperience,studentexperience,comprehensiveexperience,partymemberexperience,trainingexperience,militaryandpoliceexperience,observationandfeedback,essaycollection,othermaterial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differentdata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

  (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XX年省市重大项目XX个(不含德务高速)项目总投资XXX.X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XX.X亿元,截止XX月已累计完成投资XX.X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XXX%;申报市县督查项目XX个;申报全省集中开工项目X次,累计申报项目XX个;全市集中开工项目X次,累计申报项目XX个;协调全市项目观摩会和扶贫攻坚观摩会各X次。

  (四)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农业经济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完成了楠木园安置点A地块和楠木园安置点B地块的两个实施方案批复,搬迁人口共XXXX户X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XX,同步搬迁XXX人,分别为:楠木园安置点A地块批复搬迁XXX户XXX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楠木园点B地块批复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XX户XXXX人,同步搬迁XXX人。批复概算总投资XXXXX.XX万元,目前已到位中央预算内投资XXXX.X万元,其他资金XXXX万元,已支付资金XXXX.XX万元,已全部开工建设,形象进度:A、B地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累计完成投资XXXX万元,占总投资的XX%。完成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立项选址工作,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20XX年,督促项目乡镇完成20XX年度以工代赈项目建设,20XX年目编报工作。完成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编制上报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XX个,项目总投资XX.XX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XX.XX亿元,中央专项建设基金XXXX万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启动XX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编制工作,项目总投资X.XX亿元,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X.XX亿元。积极争取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两批次)20XX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大宗油料基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型沼气池建设工程等中央预算内资金XXXX.XX万元,争取观音滩水库省级建设基金两批次共XXXX万元。适时督促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岩溶治理面积XX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面积XX.XX平方公里。

  (五)物价、粮食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圆满完成了全省20XX年烤烟成本数据会审培训会工作及烤烟生产成本数据直报工作;二是完成了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的成本监审及调价方案,并在相关媒体上进行了公示,已于XX月XX日召开听证会。三是完成了XX县X万吨粮食储备库一期X万吨建设工程,启动X万吨粮食储备库二期X万吨建设项目。四是XX月底完成市发改委下达的新增县级储备粮XXXX吨收购入库工作。

  (六)环资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对XX有限公司进行了能源监察;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上报20XX年度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X个,总投资XXXXX.XX万元。三是编制完成了《XX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XXXX—20XX年)》、《XX县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XXXX—20XX年)》已经县委常务会议讨论,正在按程序上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七)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其它工作

  一是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选派X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到高山镇、桶井乡、长丰乡和荆角乡开展20XX年驻村帮扶工作,全年累计解决各类帮扶资金XX万元。二是落实责任、上下联动,全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对政府投资类项目建设廉政档案的督查力度,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稽察工作取得实效。四是按照县政法委的要求在负责的智能零发案

  X路小区安装监控摄像头、路灯等设施设备,共计投入经费__元。五是创卫工作、整脏治乱投入经费X万余元,对责任区域进行了彻底整治。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国民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一是认真起草关于《XX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XX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XX县20XX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期中评估工作。二是认真分解落实全年(或季度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达《XX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XX县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意见及阶段性目标任务》。三是切实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做好《季度经济运行分析》资料;认真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以及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

  (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扎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一是做好20XX年固定资产投资支撑项目的摸底统计,超前谋划,认真储备,为来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0XX年预计市下达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XXX亿元,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下步工作中,多征求部门意见,在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初步拟定20XX年按月推进计划。二是协助相关项目单位做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工作,完善相关入库资料,力争开工一个入库一个,达到工程形象进度与完成投资相统一。抓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一是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申报。20XX年,将更加主动地对接协调省市发改委,按照今年已上报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草案和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储备,全力做好中央、省预算内投资申报工作。二是进一步做好中央发行专项建设基金争取。20XX年将按照国家和省发改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专项建设基金具体投向,继续抓好项目争取工作,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编报:重点围绕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等符合中央投资导向且前期工作相对成熟的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草案编报系统,重点策划和包装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并加强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获得上级批复,力争做到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开工一批,切实解决我县投资后劲不足问题。认真做好项目审批工作: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内,力争更多的项目在较短时间获得可研批复文件,为全年经济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大项目工作。一是谋划20XX年省市重大项目XX个,总投资XXX.XX亿元,20XX年完成投资XX.XX亿元,且按月报送相关工作计划和督查项目推进;谋划省、市(县)项目观摩会X次,涉及项目XX个;谋划20XX年县级重点项目XXX个,总投资XXX.XX亿元;谋划20XX年市县督查项目XX个,其中市级督查X个,县级重点督查XX个,同时参与每月的督查。二是拟定20XX年上报省、市(县)集中开工项目X批次XX个项目。

  (四)认真做好地区经济和基础产业发展工作。一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按照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规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完成十三五期间XXXXX人搬迁任务,督促推进我县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建设(XXXX人)确保20XX年X月底前搬迁入住。积极协调并进一步核实我县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人数,积极协调作好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XXXXX人)和新增搬迁人口(XXXXX人)搬迁项目方案工作,做好县内安置的选址、规划、设计、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以及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按计划完成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批复工作并开工建设;做好跨区域搬迁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全面完成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二是以工代赈工作

  :按照《全国十三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明确的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重点,积极争取以工代赈项目,在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以工代赈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申报工作,选择我县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扶贫项目为试点,探索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贫困户变股民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三是基础产业发展工作:以项目推进脱贫攻坚,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按照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做到项目审批简化、简明、简便,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对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工作。积极争取基础产业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同时,深化改革,创新和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积极推进PPP模式,加大我县重点骨干路网交通设施建设。通过农村扶贫公路建设、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切实改善我县农村公路路况、提高等级、完善路网,完成20XX年组组通XXXX公里的建设任务,到20XX年全面实现农村组组通公路目标。积极协助交通、住建、移民、扶贫等部门,加大对交通、停车场、易地扶贫项目工作的对接和申报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加强了对涉农民生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易地扶贫项目的督促检查工作。

  (五)切实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是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完成《XX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方案(XXXX-20XX年)》、《XX县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并上报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批复。二是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完成《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XXXX-20XX年)》、《XX县20XX年中央预算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施工设计》,并上报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批复。三是认真做好农口项目的对接和申报,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完成项目资料编制、上报和审批等工作;积极配合水务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X市农村饮水安全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X办发[XXXX]XXX号)。三是牵头做好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工作,以加强项目管理为抓手,强化项目实施为着力点,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工作;会同农业部门做好20XX年大中型沼气项目实施管理等相关工作。

  (六)抓好社会发展工作。一是积极申报和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20XX年申报中央预算内条件具备,符合投向共X个,总投资XXXX万元,申请中央资金XXXX万元。重点争取的项目有:XX县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XX县殡仪馆建设项目、XX县未成年保护救助中心建设项目、XX县长堡足球场建设项目及XX县乡镇足球场等建设项目。二是指导部门编制和申报省预算类项目:根据市发改委转发的《关于做好20XX年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草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部门按照20XX年投资计划安排方向和《X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X省项目云数据信息报送办法(暂行)的有关要求,我县社会发展项目20XX年共编制了XX个,总投资XXXXX万元,其中中央资XXXXX万元;申报省预算内投资项目X个,总投资XXXXX万元。重点争取的项目有:XX县人民医院(二期工程)XX城市中心敬老院、XX县殡仪馆等建设项目。

  (七)认真抓好粮食工作。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继续推进我县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万吨粮食储备库一期工程项目。二是加强储备粮管理,督促承储企业对煎茶老粮库的XXXX吨县级储备粮进行轮换,重新收购粮食改储新库。

  (八)做好工业经济和服务业发展工作。一是认真研究,结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的编制谋划以及资金争取工作。二是加大与省市发改委协调对接力度,做好服务业平台引导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切实帮助企业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三是进一步加大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扶持培育力度,力争完成增速XX%以上。

  (九)环资工作和物价工作。环资工作:一是对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及上报工作,认真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协助市发改委做好重点用能单位监察及检查相关工作,进一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二是启动改造城区天燃气管网、天然气利用乡镇全覆盖工作;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实施XX县智慧能源X号站建设;继续关注风能、太阳能、地热、页岩气勘探等清洁能源前期技术数据收集。物价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价格调控有关政策措施,努力维护物价的基本稳定。围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总目标,着力优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价费环境。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和物价稳定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时分析、预警价格异动,及时处置价格异动事件。三是深入推进价费改革,加强动态监管。根据上级的部署,落实好国家拟出台的价费改革政策,重点是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改革;根据国家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认真按照《X省定价目录(20XX年版)》,在一些形成充分竞争的领域放开商品和服务价格;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下放或取消的管理权限。三是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开展农业生产成本调查工作,为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五是加强成本调查监审工作。结合价格收费改革及管理,全力做好成本监审;认真做好各项民生产品调查工作,从严审核调查数据资料,确保调查数据资料质量,为合理制定价格和收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做好20XX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核价工作,切实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增强区域调节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六是认真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巩固检查成果,对各医疗卫生机构、教育部门进行一次价格收费抽查,切实做到事中检查事后监管;进一步开展涉农、涉企收费检查,对擅自设立涉农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价格)扩大收费范围,或将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完善网络建设,利用XXXXX、双随机一公开、公平竞争审查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打击价格乱收费行为;加强部门联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进一步打击违反价格乱收费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七是扎实做好涉案财产价格认证工作。积极参加省市开展的学习培训,学习内容主要针对规定中的价格认定概念、职责、原则。涉案物品价格认定是一项责任重、风险大的工作,在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中,始终把公平、公正、守规、守纪放在核心地位。

  (十)铁路建设工作。一是加大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上跑对接争取力度;二是加强与沿线市县的横向联系,保持沟通与交流,协作推进项目进程;三是开展X至黔江铁路遵义至黔江段预可研工作;三是开展涪陵至柳州铁路前期协调准备工作;五是竭力争取将遵义至吉首铁路和X经XX至X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

  (十一)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投资项目的督促检查工作。二是根据《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修订全县建立项目建设廉政档案实施方案的通知》(德党办发〔XXXX〕XX号)等文件规定,认真做好全县政府投资类项目建设廉政档案的规范管理和督查工作。

  (十二)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篇二: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统筹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协调指导经济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整理了范文《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仅供参考,非正式公文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20xx年,我县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全面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强创新等各项工作,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效双升”的较好态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20xx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全年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84.6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115.6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工业投资60.1亿元,同比增长6.1%。单位GDP能耗为0.522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2.5%。新增规模企业77家、亿元企业8家,总量分别为493家、91家。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加强统筹协调,补齐顶层设计短板

  1、完善政策制定。加快梳理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布局谋划,完成《XX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论证。开展新一轮工业政策的走访调研,制定并由两办出台《XX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20xx年—2020年)》,明确5年发展目标、重点扶持产业、主要发展任务。构建深化工业强县建设“1+9”政策体系,在工业“17条”扶持政策基础上,起草并由两办出台产业基金、招商引资、上市重组、优化营商环境等子政策。加强政策评估和宣传落地,完成对上年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兑现财政奖励。利用XX报、企服中心等平台开展“政策短信进千企”、“政策解读进基层”系列活动,发放政策资料5000余份。

  2、强化目标考核。结合两区整合契机,科学制定并下达20xx年考核指标,修订完善工业经济在工业投资、绩效评价、附加工作、企

  业隶属、奖惩标准等方面的评价办法。按照“双底线”管理要求,对各被考核单位开展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工业投资方面月度“红绿灯”制度考核。强化工业强县建设工作考核创新,对39个成员单位设立8分的考核分,开展共性和个性工作量化考核。

  3、深化精准服务。调整和优化20xx年企服责任人“一对一”名单,目前共有企服领导473人、企服责任人439人、联系企业796家。深化三级联动服务全覆盖、企业服务责任人、企业困难(需求)处理流转、督查考核和评价奖励等工作机制,建立并形成企业难题金字塔式分层次解决模式,全年通过企服办收集整理难题237个,流转142个,通过部门协调、召开现场协调会等方式解决68个。落实工业强县例会制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落实重大举措、讨论重大决策,加快项目推进,协调解决工业强县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全年共召开例会6次,协调解决难题44个。

  (二)坚持培育孵化,补齐集群发展短板

  1、完善产业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完善船舶设计研究、模具热处理、海洋生物研究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针织创意设计、面料研发供应和电子商务“三大中心”建设,成立中国服装设计师原创基地·XX时尚基地,加快打造针织服装及时尚休闲产业集群步伐。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海洋生物等三大新兴产业,金汇精密制造、普思拓金属科技等项目相继动工建设,工业重型化特征日趋明显。

  2、加快工业投资。根据全年60亿元的工业投资目标,上报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87个,落实专人统计分析。加快项目跟踪推进,按月编制统计表、按季编制汇总表,随时跟进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1亿元,同比增长6.1%,累计新落户项目37个,新开工项目25个,投产项目10个。加快旧厂区改造,与“退城进园”和“腾笼换鸟”相结合,分类建立项目储备库,全年完成昌宏机电等55个项目,总计改造面积69.2万平方米,完成市年度目标任务的153.8%。

  3、深化梯队培育。坚定实施强企工程,深入开展抓大壮小扶微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组织戴维医疗、申菱电梯、乐惠装

  备和合力模具等4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筛选日星铸业和锦浪新能源等2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加快名企培育,天安集团入选全省第三批

  “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名单。三年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实现收官,共入选创新主体培育企业95家。加强小微企业政策扶持、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钰烯阴极被评为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小升规”培育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推进转型突破,补齐改革发展短板

  1、引导建设产业基金。按照县委“17”条政策意见,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配套企业转型,通过前期深入开展调研,逐步完善“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方案,具体由工投集团公司操作,总规模10个亿,首期建立2个亿基金池,重点面向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生物,发挥扶助基金在招商引资、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以及成熟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和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2、开展亩均效益改革。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XX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排摸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实际占用土地面积5亩(含)以上的企业,评价内容为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等6项基本指标,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企业,实施各项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政策,并通过对低效用企业的实质性倒逼,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目前,全县557家企业已纳入上报检测系统,下步将做好基本指标的设置、制定完善升降级细则等工作。

  3、推进降本减负增效。贯彻落实市降本减负“35条”,研究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开展精准服务政策诊断会,与大徐镇签订企业服务合作协议,试点外包涉企服务模式,对该镇电子、针织等七大行业分批次解读和推广市、县降本减负政策,利用企服云、微信等载体推送信息4000余条,服务企业700多家。出台稳增促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首批603家企业补助2950万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补齐科技发展短板

  1、加大技改投入。修改《XX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技改补助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的最高补助额度由原来的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年完成技术改造41亿元,同比增长5.6%,下达技改项目补助资金688万元。推进“机器换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改造,贝德尔电讯电机等7个“机器换人”项目获得补助资金260.3万元。加快企业名品研发申报,379个新产品列入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新乐船厂等5家企业新产品通过市级新产品投产鉴定,日星、锦浪等企业的5个产品被评为“浙江制造精品”。

  2、推动“两化”融合。修改《XX县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两化”融合项目由原来的一年建设期延长为二年建设期,华翔特雷姆等13个信息化项目列入今年工业企业信息化项目计划,合力制动MES智能车间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引导企业参与市经信委组织的软件推广活动,促进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和商务电子化,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广OA+企业邮箱活动,第一批免费推广20余家试点企业。

  3、发展信息经济。加强调研谋划,编制完成大数据规划(20xx-2018年),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及信息经济的“十三五”规划。推进光网城市建设,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强化资源整合,移动、联通和电信等三大基础运营商完成光网覆盖新增户数8.2万户、无线热点数21个、无线AP新增数83个。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智慧养老、智慧健康、智慧国土等项目,引进银江集团签约成立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积极对接城市宝项目落户。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全年实现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20%。

  (五)推动节能降耗,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1、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鼓励企业实施“腾笼换鸟”,110家企业共腾出用能空间8000吨标煤,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14.3%。海达印染等企业完成淘汰染色机30台;启航铸造厂淘汰更新铝壳中频炉10台,华鹰塑料等20家企业实现伺服注塑机更新淘汰工作。紧抓民生实事工程,通过分解指标、召开锅炉替代推介会、季度督查等方式,完成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58台,提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2、开展区域低小散整治。按照“关闭一批、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总体思路,开展茅洋铸造业整治,目前已关闭12家、改造提升8家,红岩坑铸造小区正在建设中。完成贤庠镇小熔炼行业整治,关停52家小作坊,整合提升成1家规上企业,淘汰小型冲天炉71只,减少废气、废水排放85%以上。加快爵溪小印花整治,小印花集聚区已签好意向地块,预备建设3万平方米,将46家企业整合成13家企业入园。目前整合方案已完成,正在全力进行集聚区建设招商工作。

  3、加快节能改造管理。全面排摸企业今年节能改造项目和研发项目50个,合计总投资2.8亿元,下达第一批通过节能验收项目22个补助资金170余万元。天韵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省级节水型企业验收,华宇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市级验收,3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开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凤泰塑料电器等15个企业项目开展节能审查,总投资11.73亿元,新增综合能耗(等价值)2.7万吨标准煤,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0.3767吨标准煤/万元。对9家企业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和能效对标,其中市级3家,并对其进行单耗限额对标监察。

  (六)加强要素保障,补齐服务升级短板

  1、推动管理创新。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经济、金融形势,开展工业企业营改增、降本减负及劳动合同法最新政策培训会及银企对接会,相继组织《企业上市与并购重组》讲座、开展全县工业线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共10余次,累计受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千余人次。推进“内生式”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25家企业赴台州进行见学活动。出台企业管理咨询资金管理办法,共有17家企业通过市县级管理咨询项目验收,下达补助资金160万元。

  2、加快市场扩张。以产业资源合作交流为突破口,组织参加津洽会、模具展、服装节等各类展会,提高企业知名度。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日升集团等44家工业企业产品列入20xx年度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培训班,近200名电商负责人受益。加大电商扶持,沐海服饰等3家企业项目享受补助资金6万元。

  3、加强机关履职。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组织开展“四讲四有”专题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组织党员干部找准短板,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保证在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取得实效。积极推进“便企利企”改革创新项目落地,调整局分管领导联系镇乡(街道)、联系行业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省市县级领导调研工业座谈会20余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船舶修造业、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做好“一打三整治”、护航G20等工作。

  二、20xx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四创四强”工程和“双突破双驱动”战略,积极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强化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工业制造基础实力,努力开创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预期目标

  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新增500万元以上规下企业8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亿元企业5家,完成市定年度节能目标。

  (三)20xx年工作主要措施

  1、对接“中国制造2025”,构建全局大框架

  (一)加快政策梳理对标。以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在新旧工业政策梳理对标基础上,出台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操作实效,特别是加大对智能制造、工业强基、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分类推进工业强镇(乡、街道)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石浦、西周、贤庠等工业重镇逐步落实“一镇一策”,强化工业发展支撑。落实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支持小微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降本减负35条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和精简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二)构建“6+1”产业结构。对接宁波“3511”新型产业体系,依托我县海洋资源临港岸线和现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6+1”产业振兴计划,重点发展新装备、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配模具、时尚针织等6大产业。通过发展大数据开发应用产业、推动平台型产业和企业发展,培育智能经济。以智能信息经济串联6大产业,推动设计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形成智慧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

  (三)合理谋划工业布局。充分利用“十三五”工业规划引导,实施“南北二片多组团产业园区精细化”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和完善“南北两片共进发展”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划分南北两个片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发展规划。北片以“XX经济开发区”片(省级)的一区六园为核心区,以爵溪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和西周生态循环工业园为两个辐射带动区。南片依托石浦港,以“浙台经贸合作区”为中心,重点建设“一城双园”,“一城”为象保合作区的航天智慧科技城,“双园”为石浦科技园区和石浦水产品产品加工园区。

  2、培育谋划新增长点,厚植经济新优势

  (一)加快集群示范发展。发挥重点产业平台的支撑作用,推进工业企业、新建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聚,推进产业集聚区生产、商贸、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挥特色产业平台的示范作用,围绕象保合作区(航天智慧科技)、临港装备园(临港装备制造)、西周镇(汽配)、爵溪街道(针织时尚休闲)等地区特定产业,聚焦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健康、时尚休闲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建设。

  (二)加快工业项目推进。主动服务项目,制定《XX县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实施负面清单之外工业项目承诺审批制,实行专人代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加快工业项目审批速度。跟踪监测项目,发挥工业强县工作例会作用,实现“工业强县建设指挥部”常态化运作,形成“定人联企联项目”精准服务机制,跟踪监测3000万元以上项目落地、推进建设和投产达产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未建项目早开工,已开工项目早竣工、早出效益。

  (三)加快企业梯队培育。大力实施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选择2-3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由县政府与其开展战略合作,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强企强链。围绕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打造形成一批高成长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实现精准培育,力争全年单项冠军培育实现突破,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总量达到530家左右,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左右。

  3、发展信息智能经济,催生转换新动能

  (一)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升级“机器换人”计划,突出针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输变电、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专项引导,力争20xx年实现“机器换人”项目30个。鼓励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对企业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导向和向上计划申报等途径,加快推进日星海装铸件智能制造、乐惠过程装备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3-5个。

  (二)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围绕重点产业优势领域启动建设一批工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内部“创客工厂”,引导骨干企业形成“终端+数据+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应用推广,推进智能装备在机械、模具等行业的示范应用。依托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公共平台、宁波汽配直供平台、8718企业云平台等,利用宁波中科大数据智慧应用研究院、云朵网络等谋划建设我县各类工业服务云平台,重点发展我县针织行业三大中心、模具热处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精准化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做好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电子政务项目评审、验收,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推进城区公共区域无线免费WIFI网络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大数据项目衔接。稳步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在智慧旅游、智慧水务以及智慧小镇三个方面力争获得突破,加快城市宝项目落地,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做好信息经济相关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加大软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引进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发展,力争20xx年软件产值增长20%。

  4、推进生产制造创新,实现发展高效率

  (一)强化管理创新。深入开展管理咨询推广行动,引导企业广泛应用ERP、PLM、CRM等现代管理系统,推进精细化管理、5S管理在企业和行业内的推广应用,着力培养一批管理标杆企业。继续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办好、办精企业家管理培训、见学活动,积极营造关心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人才。计划全年实施管理创新项目企业不少于10家,开展培训12场次,受益人数2000人。

  (二)深化“两化”融合。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水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服务业等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补助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项目最高补助额度。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普及培训,力争全年引导5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建设,争取1-2家企业通过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实现培训受益人数200人次以上。

  (三)加强科技应用。发挥宁波工程学院XX研究院的作用,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以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全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力争在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产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大技术改造补助力度,修改完善《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在现有补助基础上再增加2个百分点,力争20xx年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0%。

  5、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整合资源优配置

  (一)强化资源集约利用。落实能源“双控”目标责任制,提高利用效率。加快铝壳中频炉淘汰更新、注塑机电机改造工作,以铸造行业差别电价为惩罚手段,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淘汰改造任务。大力推进工业节水行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能源监察和审计,加大节能新产品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全年组织实施节水改造项目10个,节能改造项目50个以上,节省标煤2万吨以上。

  (二)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在石浦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分行业亩均产值、税收、用能等权重分析,在用电、用水、用地等环境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布局调整,对石浦港带船舶、水产品加工,爵溪的针织,贤庠的模具等传统行业企业利用杠杆效应合理进行兼并重组,通过科学高效的资源整合,大幅提高传统工业的集中度和利用率,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三)加快推进“去产能”工作。分类处置特困企业,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和各类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强制性标准,利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处置方式,实现特困企业市场出清。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修复经济发展动力。推进“低小散”行业专项整治,加快爵溪小印花、大徐小熔炼兼并重组,去产能促集聚。

  6、强化企业需求导向,坚持服务更精准

  (一)加强市场交流合作。深入实施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专项行动,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普及,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以政府性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服博会、模具展等各种展会,以及省市各类合作交流活动,助力企业“走出去”。做好《20xx年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的申报协调,提升产品知名度。

  (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关注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困难企业,及时预测、预警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快企业“降成本”行动,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企业减负政策和减免收费项目的宣传,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水电价气价调整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各类要素成本。加快产业基金筹建步伐,成立“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尽快发挥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加强企业精准帮扶。创新精准服务体制,发挥企服科作用,深

  化县级领导、涉企部门和镇乡(街道)三级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全县工业企业困难帮扶等精准服务全覆盖。健全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8718市级服务平台为枢纽、县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企业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开发建设“企服云”载体功能,谋划搭建行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梳理分析企业需求。

  县经信局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20xx年,县经信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县“1234”战略体系,坚持“新型工业强县”核心战略,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抓好工业和商务经济发展,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2.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总数达到108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9亿元,同比14%。全年实现外贸出口12258.1万美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总数达到135家。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平稳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督促运行进度。紧紧围绕打造500亿级磷化工和百亿级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轻工、新能源产业的总目标,按季、按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组建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专班,深入企业调研,重点对规上企业进行了检查指导,跟踪督办,确保进度。二是确保要素保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运行正常。做好磷、电、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供应管理和协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需求。积极帮助吉星化工协调原料粉磨站电力架设事项,并帮助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为陶星陶瓷做好原材料供应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对达到“进规”标准的企业及时申报纳入,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培育,全年进规企业达18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08家。

  (二)着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牵头组织全县

  27个部门进行涉企收费自查自纠,明确涉企收费正面清单。落实国家惠企减负措施,惠及市场主体超过6000家,减负2335万元。协调县属规上加工型工业企业原材料运进和产成品运出免交花林寺收费站过路费,今年为48家企业办理过路费减免手续,涉及货物148万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达302万元。积极帮助东圣化工申报取得大用户直供电资格,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支出300万元以上。经向市相关单位积极争取,自20xx年1月起,东圣化工、花林建材、西部化工等余热发电企业按0.019元∕千瓦时(原标准是0.0538元∕千瓦时)缴纳可再生能源附加费,降低了收费标准,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对广宜服饰等24家用电价格偏高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分析诊断,并给出具体建议措施,预计可节约电费支出450万元以上。推进企业转型。推进企业挂牌上市,邀请长江证券等公司金融专家为40余家企业负责人开展挂牌上市辅导培训3次。协助县金融办制定了企业挂牌上市奖励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晶品玻璃前期评估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制定了《XX县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方案》,武星材料科技成为全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东圣化工、花林建材和楚园春酒业等3家企业被纳入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三)全面提升对企服务质效。工业企业服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专班作用,加大协调督办力度,确保天元科技精细化工、吉星化工功能性磷酸钾盐、楚园春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早见成效。深入到50多家企业与项目现场,收集40余个问题,其中15个重难点问题形成《专报》上报县政府主要领导签批督办,加大解决企业困难力度。协调帮助东圣公司、武星材料科技等企业通过过桥资金解决银行贷款共计7.7亿元。协助陶星陶瓷解决1万吨黄紫砂土原材料开采问题,确保企业原材料供应。积极主动对上争取。鼓励引导企业参加全省“产学研”交流活动,楚园春酒业等企业上报“产学研”对接项目3个,大自然生物科技上报技术难题1个。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共争取到位资金2342.32万元,其中20xx年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调度资金2000万元,其他非普惠类资金342.32万元。注重质

  效抓好招商。湖北食得福公司年产1500吨香菇罐头加工项目成功签约,并投产。庞家湾民俗项目于年底正式签约。投资1200万元的绿特欣电商平台建设项目电商办公区已入驻,冷库已投入使用,合作伙伴招募中。拟投资1200万元的弘富佳商贸有限公司农特食品加工项目厂房正在基础建设中,拟投资1000万元的宜昌萌果果公司农产品电商平台项目已于6月23日正式进驻电商产业园试运营。

  (四)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大力促进消费。加强对鸣凤水岸、盛世广场等商贸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流通平台,引导商家开展各类节日促销活动,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促进市民消费。抓好“小进限”工作。扶持更多的“大个体”及时进入法人企业行列,提高个转企占比,及时将符合进限条件的商贸企业进行筛选培育储备,预计全年新增限上企业10家以上。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对东圣化工、冠泰、食得福等骨干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分析解决面临的市场行情及问题,指导企业利用好扶持出口的相关政策。加大内外贸服务力度。积极服务我县商业综合体,抓好“三新”企业建设。组织三峡灵芝产业园、陶星陶瓷等企业参加国际糖酒交易会,东圣化工、吉星化工等企业参加20xx年欧洲化工展,促进企业开阔视野,开拓市场。组织冠泰建材、武星材料科技等7家企业参加“一带通”外贸综合服务体业务培训,为食得福争取出口增信贷资金500万元。全年新增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5家,全县有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累计达到38家。

  (五)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壮大电商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电商业务培训,壮大电商主体,全县电子商务主体达348家,20xx年新注册主体174家。抓好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商主体69家,共144人,其中个人14家15人,企业55家129人。自7月开园运营以来,园区月均销售额达400多万元,预计全年全县电商交易额将突破3亿元。园区新注册电商公司、个体工商户36个。园区现有淘宝网店92个,天猫店铺8个,入驻京东平台2家、邮乐购2家、阿里巴巴批发网和慧聪网各1家、跨境平台1家,自建电商平台2家。已开展电商培训4期400人次,为电商发展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加速建设电商平台。京东远安馆月均销售额15万元,截至目前,产业园实现销售额2558万元,双十一销售额238万元。建成邮掌柜站点104个,辐射我县每一个行政村。探索建设“一村一品”远安模式。制定“一村一品一店一点”计划,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通过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为村民提供代购、代缴费、代挂号、快递收寄等便民服务点。目前已建成茅坪场镇瓦仓村、晓坪村、长荣村,洋坪镇三板村、百井村等5个“一村一品”试点,运营一个月共实现销售额6.8万元。

  (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铁塔建设稳步推进。全年规划建设铁塔40座,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实际建成铁塔47座。对于我县存量铁塔,在铁塔公司的管理下,20xx年实现改造复用82座,拆除重建危塔1座,拆除迁址铁塔1座。在铁塔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可全面覆盖保宜高速远安段、全县重要旅游景区、贫困村和城区信号盲点,确保区域内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实现全域覆盖。全面完成“光进铜退”改造工作,传统电话线用户已全面升级至光纤线路,电信机房内传统电话线交换设备已彻底清退。XX县102个村、15个社区,均已实现光纤接入,可开通20M以上宽带服务。20xx年新增宽带端口数1万个,累计达到11万个。新增宽带用户4738户,累计达到35561户。4G基站不断增量提质。我县完成3G基站补缺5座,累计达到271座。新建4G基站126座,累计达到395座。全县15个贫困村均已建有1座以上4G基站,村内4G网络信号全覆盖,部分贫困村还开通了4Gcpe无线宽带业务。全县新增4G用户27600户,累计达到70000户。

  (七)抓好行业安全生产。一是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下发了《20xx年县经信局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与局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责任人、37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状》,年初召开系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安排。二是抓安全检查。分管领导和股室每月至少5天到企业检查安全,检查面达50%以上。对全县35家重点加工型工业企业、民爆、23个加油站、4家大型超市卖场、4家农贸菜市场等定期开展拉网式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三是抓专项整治。组织热电项目、废旧资源回收、工贸企业和农贸市场、“三合一”场所、打非治违、成品油市场、夏季

  和冬春消防检查等各类安全生产检查60余次,下达整改通知书600余份,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500余条,全面提升了我县工业和商贸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一)奋斗目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全县完成外贸出口增长10%,完成市、县下达的“小进规”、“小进限”任务。

  (二)主要措施

  1.精心抓好运行督办。做好20xx年工业总产值任务分解工作,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一是抓复产复工。做好年初企业复产复工督办工作,确保规上企业尽早复工生产。二是抓重点监测。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调度,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加强对东圣化工、花林建材等企业的运行调度和监测,联合统计部门加强对乡镇和企业统计业务的培训和督办,确保工作进度,提升运行质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四是抓要素保障。做好磷、电、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供应管理,保障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需求。

  2.全力推进重点工作。一是培育市场主体。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亿元纳税企业培育工程等政策的落实,推进“百亿产业培育工程”。依托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和优势突出、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兴工业。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完善法人结构治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推行“百名企业家成长工程”,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家到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培训学习,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强化技术创新。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开展联合创新行动。着力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能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技术,运用领域广泛和市场潜力大的先进制造技术。三是协调县域经济考核工作。做好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任务分解、督办和考核等相关工作,同时与考核目标任务单位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我县在县

  域经济考核中争先进位。

  3.全力发展内外贸易。一是全力推进商贸服务市场建设。加强对鸣凤水岸等商贸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进驻我县,加快培育商贸市场主体,拉动社会消费。二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开展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争取更多电商优惠扶持政策,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顺利运营。三是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壮大出口主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自营出口权证,力争培育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8家以上,培育有出口业绩的新开口企业2家以上。重点扶持东圣化工、吉星化工、奥力铸造、食得福食品、冠泰建材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大服务力度,不断增强全县外贸出口实力。

  4.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做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铁塔建设和4G基站建设工作。做好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其他基础性工作和临时工作。做好铁塔布点规划工作和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工作。

  5.抓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规定,建立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加强安全检查。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特别是强化节假日和特殊时期安全生产督查。对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排除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三违”、“四超”行为发生。进一步加强加油站、民爆器材生产经销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三是开展专项整顿活动。继续开展相关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篇三: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按照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及省、市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阐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发展重点,是未来五年制定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基础条件与总体目标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文化名县、商贸富县”为目标,全县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抓落实。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产业长足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繁荣,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亿元,比2005年净增53.97亿元,年均增长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48.7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9亿元,年均增长2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年均增长28%;社会消费

  -1-

  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年均增长18.5%。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6:56:28调整为12∶57∶31,第二、三产业以88%的绝对优势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2.58亿元,粮食总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工业增加值52亿元,年均增长14.2%;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17%。

  3.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县城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39亿元,以六纵六横城市骨架路网及

  “四路一立交”工程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空间,县城建成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城市承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达到44%。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52.5公里,建成石井水厂,引黑河水进入城区供水网,排水管道总长61.4公里,路灯6786盏,道路广场照明普及率达95%以上,拥有8个城市广场,城区绿化面积540.1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0%;天然气加气站建成投入使用,发展天然气用户

  10000余户,城市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

  4.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科技成果显著,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创新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文化事业较快发展,获国家诗词之乡、鼓舞之乡称号;教育长足发展,获“全国扫盲先进地区”、“陕西省农

  -2-

  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等多项荣誉。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8.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0.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9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1万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参合率达到95.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以内。

  5.城乡统筹稳步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60元,均比“十五”末翻一番多。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草堂镇进入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秦镇、祖庵等5个镇进入关中百镇,大王、蒋村等3个镇进入市级发展改革试点镇建设。新建扩建6处农村集中供水厂,新建16处联村供水厂,128处单村供水工程,解决了20.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80%。新打配套深井114眼,新建水塔90座,铺设供水管网1308公里。修建通村水泥路490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530公里,乡镇和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100%。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3-

  ——副中心城市发展机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把户县确定为三个副中心城市之一,围绕建设40平方公里、30万城镇人口规模以及未来50—60万城镇人口,城市建成区60平方公里的发展目标,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城区扩张、人口聚集,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高新区产业转移和沣渭新区建设发展机遇。户县紧邻西安、咸阳,交通便利、民营经济活跃、产业门类齐全、投资环境优良,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巨大吸纳力。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沣渭新区建设推进,将极大的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软件服务外包、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发展。

  ——新时期西安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西安将加大对旅游产业投入,并将太平、朱雀作为三个重点发展景区之一,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良机。

  2.挑战

  ——观念更新的挑战。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还有差距;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与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发展还有差距。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激增,建设用地供给矛盾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减弱,新兴产业发育不足。

  -4-

  ——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工业主导地位还不突出,消费对经济拉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优势不强,产业集聚规模小,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带动。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挑战。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医疗服务、社会治安等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程度不高。

  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定位

  1.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改革,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将户县建成经济发展、城乡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

  2.发展定位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需要,建成产业副中心、旅游、文化副中心、服务、物流副中心、商住副中心。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承接地。以工业强县为目标,以草堂

  -5-

  科技产业基地和沣京工业园为平台,以区域合作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休闲文化山水宜居城市。依托秦岭山水、农民画、宗教文化、历史文化、观光农业等特色资源,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圈、宜居家园。

  ——城乡统筹示范区。抢抓西安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小城镇功能,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

  ——民营经济高地。巩固提升、大力推进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经济再创辉煌。

  二、发展目标

  1.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左右,2015年达到220亿元,经济总量翻一番,实现人均生产总值35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20%左右,2015年达到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多。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为7:65:28。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得到加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GDP比重达到70%左右。

  3.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6-

  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0元,均实现翻一番,全面达到小康社会。

  4.社会发展进入新水平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全面普及高中(职中)教育,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精神文明上新台阶,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综合素质提高。

  5.城乡统筹有力推进

  县城人口达到30万人,建成区达到40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8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平方米,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5%以上,天然气普及率80%,集中供热普及率80%,城乡主干道路油化率达到100%,城镇化率达到60%。

  6.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万元GDP能耗、COD和SO2排放量持续下降,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森林覆盖率达到60%。

  户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测

  指

  标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2010年

  1052015年

  220增速

  15%目标属性

  预期性

  -7-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3603212∶57∶311801093.332.65.544305.516460626016143616%18%14%7:65:2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其中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三产结构比(%)工业总产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00——

  8825606025%20%20%20%达到省市要求

  330001280015%16%第二篇

  构建板块经济

  推动园区建设

  按照板块推进、产业集群、园区整合的发展模式,构建产业板块,以园区建设促进发展。

  -8-

  第三章

  着力构建板块经济

  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加快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建设,完善项目评审机制,引导大项目向重点园区集中。构建产业集群化支撑下的经济板块,加强板块内部各集群园区的相互协调配合,突出各自优势,形成互补和错位发展,促进良性竞争,增强整体竞争力。

  ——工业科技产业板块。加速发展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沣京工业园、草堂工业园、余下能源化工城、渭丰印包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

  ——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板块。着力构建秦岭北麓环山路休闲旅游区、天桥水生态修复示范区、草堂寺旅游区、重阳宫宗教文化旅游区、民俗文化产业基地。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板块。全面建设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中部平原精品农业区、秦岭北麓观光、设施农业示范区等。

  ——商贸物流产业板块。围绕县城30万人口,草堂10万人口,倾力打造多个商贸服务组团、多种经营形态并存的商贸发展中心区、物流园。

  第四章

  重点发展十一个园区

  以园区建设为引擎,重点打造十一个园区或基地。以南北七号路为轴线,北接沣渭新区,中跨沣京工业园,南联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和草堂工业园,推动经济重心向东、向南扩展。

  一、草堂科技产业基地

  -9-

  充分发挥西安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把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建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软件服务外包、汽车装备制造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5年,完成2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入驻企业达到150户,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县级财政收入达到7.2亿元,就业人口达到10万人。

  二、沣京工业园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力电器设备、服装产业、建材物流等为主的产业体系。2015年,完成园区1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区达到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200户,投产企业150户,规模以上企业100户,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实现税收6.8亿元,园区从业人数达到5万人以上。

  三、草堂工业园

  围绕比亚迪汽车项目,在草堂、庞光镇设立草堂工业园,以汽车配件、机械加工产业为主,整合全县民营铸造业、引进外地资本,主动承接汽车产业延伸,形成产业链。

  四、余下能源化工城

  以余下镇为中心,壮大和完善能源化工产业。发挥北方惠安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加快推进军工企业和地方产业融合进程;建设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二期)热电联产项目。2015年,产值达到80亿元。

  -10-

  五、渭丰印包产业园

  以大王、渭丰纸业加工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纸箱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组建渭丰印包产业园,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纸箱制造企业发展到300个,产值超过10亿元。

  六、医药产业园

  以现有双鹤、京西医药企业为龙头,利用沣渭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契机,引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使其成为发展的新亮点。

  七、秦岭北麓环山路休闲旅游区

  依托优美壮观的秦岭自然风光,丰富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开发生态旅游、观光体验、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等旅游项目。以太平、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打造国家中央公园。

  八、县城、重点镇商贸功能圈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带动重点镇发展商业、贸易、服务业、房地产等第三产业。

  九、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依托沣渭新区,做好示范区的产业对接,主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及农业科技产业。力争成为西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区和生态旅游示范点。

  十、西户物流园

  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培育、建设集货运分拨、整理、加工、仓储、配送、展示、展销等业务为一体的现代

  -11-

  化货物集散中心,使之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方面。

  十一、民俗文化产业基地

  以农民画、鼓舞表演、诗词创作等为依托,建成集民间文化艺术创作、保护、展演、交易、研讨、会展、文化观光、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园区。

  -12-

  第三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为支撑,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精第一产业,促使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筑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服务业为依托、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的都市型产业体系。

  第五章

  落实“工业强县”战略

  一、工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1.总体思路

  实施工业富民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以园区基地引领发展为抓手,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为主要目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高端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布局科学、产业集群化、制造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2.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和22%。

  ——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工业投资平均增速不低于25%,-13-

  占总投资的比重不低于40%。

  ——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引进和培育“123920”企业群落,即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户,50亿元企业2户,30亿元企业3户,10亿元企业9户,1亿元以上企业20户。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0户,形成具有省级竞争力优势产业3-5个。

  ——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达到省市要求。

  二、工业发展重点

  1.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

  ——能源化工。以大唐户县第二发电厂为主阵地,抓住二期建设热电联产技改工程,投资30亿元,实现总装机容量达到130万千瓦,产值达到30亿元。化工工业以惠安、惠大、四川北方硝化棉等生产企业为依托,改造现有产品,研发生产民用衍生产品,产值达到35亿元。

  ——机械制造。发挥广州京龙、北京联东等设备制造企业龙头作用,大力发展工程机械设备及其配套产业;支持西安泰格尔、黑牛、秦华、新达、亚澳等机械制造企业自主研发,保持机械装备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产值10亿。

  ——印刷包装产业。以方舟、吉丰等包装生产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烟酒、医药、果汁、钢塑、铝塑复合为主的包装材料。配合现代物流发展需要,重点发展以纸板、木材、塑料和金属为

  -14-

  包装材料的各类包装箱生产,产值达到5亿元。

  ——农副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抓好国维淀粉公司淀粉深加工及户太葡萄、猕猴桃等果品产业化项目,延伸产业链,带动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产值达到55亿元。

  2.培育三大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承接科技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值达到250亿元。

  ——汽车制造及配套产业。做好比亚迪汽车二厂整车生产线项目,大力发展汽车配套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生物医药。以世纪盛康和京西双鹤为代表,鼓励自主创新,力争在治疗性疫苗及用药等领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重点开发治疗性、高附加值医药产品。支持中药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产值达到15亿元。

  三、加大县属企业改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稳妥的搞好县属企业改制工作。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把民营经济做成工业发展的特色亮点工程,实现民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制订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政策,支持和鼓励创业,通过政府扶持、引导,-15-

  促进民营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规模。成立贷款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担保,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通过资源互补、市场潜力吸引发达地区投资。建立专项资金,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创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企业家。

  第六章

  提升服务业水平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建民俗文化产业基地

  深入挖掘和展示户县农民画和传统历史文化,围绕农民画珍藏馆和中国农民画创作研发中心建设,草堂寺、重阳宫、公输堂、兆伦钟官城铸币遗址开发,打造提升中国农民画“第一画乡”、鼓舞之乡、诗词之乡、中国道教文化祖庭等文化品牌,彰显关中文化和华夏历史文明,不断提高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

  以产业化为方向,整理、提升传统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大力发展农民画、民间民俗展示和鼓舞表演、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培训等产业。打造彰显关中文明的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创建民俗文化产业基地。

  二、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融入大西安旅游圈

  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整合农民画、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秦岭自然资源、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等旅游

  -16-

  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优化升级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融入大西安旅游圈,建设秦岭山水游、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游、绿色乡村游三大旅游体系。实现年接待游客2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5亿元。

  1.优化创新旅游产品

  ——秦岭山水游。依托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国家中央公园。加快太平、朱雀森林公园开发,做好吃、住、娱乐、通讯、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档次,建成“AAAAA”级景区。

  ——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游。借力“农民画乡”,整合民间民俗文化、鼓舞表演、文化产品贸易等资源,形成民俗文化游系列产品。推进草堂寺、重阳宫、紫阁寺、渼陂湖等开发,树立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游品牌。

  ——绿色乡村游。依托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塑造生态旅游品牌,使传统农业资源和生态、自然、休闲、观光、采摘、体验、考察、教育等内容与旅游市场进行衔接,带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快速发展。争创绿色乡村游品牌,放大东韩陕西第一村、李家岩环山旅游第一村等乡村旅游亮点。

  2.理顺旅游体系

  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系,引进、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形成适合大旅游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加强规范管理,促使旅游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3.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培育旅游产业链

  -17-

  整体策划旅游形象宣传,积极组织参加旅游专业会展,精心策划旅游节庆活动;加强与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吸引资金、管理及人才,推进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培育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

  积极壮大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综合优势,不断提高旅游知名度和满意度,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三、完善商贸服务业,提升服务能力

  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借力城区快速扩张,人口快速集聚,树立新理念,加快设施建设,拓宽消费领域,完善服务业,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发展格局。全县商业网点增加到20000个,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和3.9亿元,年均增长12%和11%。

  1.提升商贸服务业

  提升县城中心商业区功能。按照突出特色、提高品位的原则,优化结构、汇集品牌、提高商业聚集度,完善商贸服务功能,形成传统特色和现代气息相结合,较为繁华的商贸中心。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8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农资交易市场5个,日用品连锁经营店250个,直营店100个。

  围绕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环山旅游带建设商贸服务网络,巩

  -18-

  固和提升太平、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亚健高尔夫俱乐部等旅游商贸服务,加大环山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等设施。形成环山路沿线旅游、度假、会议、娱乐、休闲、商住、购物、温泉洗浴、商务会展等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整合资源,扶持培育和引进物流知名企业入户,发展第三方物流;依托交通及区位优势,引进大型仓储货运企业,建设物流园区,形成对接关中城市圈和大西南的物流体系。

  3.完善生活服务业

  把面向群众、方便消费作为着力点,实施商贸进社区、进农村“双进工程”,加快社区和农村商贸网点建设,丰富日常购物、餐饮、维修、家政等服务项目。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向农村、社区、学校、人口密集园区延伸;改造传统生活服务业,重点培育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生活服务企业,基本形成完善的生活服务业网络。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系列惠民工程,在每个村建设1-2个小、中型超市,县城大型社区、学校均建有超市或蔬菜市场、理发店、维修点等,方便群众生活。

  第七章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以设施农业、户太葡萄、规模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渭河南岸6万亩现代生态农业、中部平原5万亩精品农业、秦岭北麓5万亩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带,扩大都市

  -19-

  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总产值达到33.2亿元,年均递增8%。

  一、优化种植业

  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着力培育设施农业、户太葡萄、同兴西瓜、优质桃杏、猕猴桃等优势产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实施全国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加快新品种培育及推广,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保证粮食播种面积85万亩以上,总产38万吨以上。

  加快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和蒋村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为手段,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扩大优势产业基地面积,促使蔬菜、果品向设施化、规模化、精品化发展。

  二、提升养殖业

  以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为核心,建立完善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治、畜禽产品加工、信息服务五大体系和产业化运作机制,做大做强生猪、蛋鸡、肉牛和奶牛四大产业。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经营产业化,建设百头以上奶牛场15个,千头以上猪场15个,万只以上养禽场20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20-

  以提高产业档次、延长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为目标,加快加工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安全农业建设,形成农产品产、加、销均衡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玉米淀粉、良种繁育、肉蛋、果品加工等产业化项目。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建设“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和重点示范村。在秦岭北麓和渭河南岸沿线,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旅游观光,丰富农业功能。

  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县乡农技、畜牧、农机、农经、信息、农检等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覆盖面广、服务手段齐全的技术推广和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创建全国农业机械示范区,争创陕西省玉米机收第一县,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

  -21-

  第四篇

  提升城市功能

  建设副中心城市

  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目标,全面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山水宜居城市。

  第八章

  打造副中心城市的空间发展体系

  一、空间布局总体思路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培育和建设重点镇,以南北七号路为轴心,向东、向南拓展空间,使之成为集聚人口、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特色重点镇为节点,一般乡镇为基础,河流、道路、山地森林为绿色屏障,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适宜人居的空间发展体系。

  二、构建三级城镇结构体系

  围绕撤县设区、撤乡建镇,将全县乡镇分为3级,形成“176”的城镇结构体系,即1个中心城区、7个重点镇、6个一般乡镇。

  ——拉大中心城区骨架。按照“东扩、南连、西跨、北延、中改”的思路,打造以甘亭镇、余下镇、五竹乡等为核心的4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标准;发展和强化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发挥中心辐射及带动作用。

  -22-

  ——建设7个重点镇。高标准规划和发展草堂镇、秦渡镇、大王镇、祖庵镇、庞光镇、蒋村镇、甘河镇等7个重点镇。抢抓省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引导周边人口集聚,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连接中心城区与一般乡镇的重要节点和纽带。

  ——发展6个一般乡镇。涝店、石井、渭丰、苍游、玉蝉、天桥等乡镇,要依托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辐射带动,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九章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

  一、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建立

  “市、县、镇、村”四级路网,形成快速交通辐射圈,促进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县内实现半小时交通圈,县道一级化、乡道二级化、村道水泥化、客运公交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交通运输保障。

  1.道路交通

  配合九纵八横棋盘式道路网络,构建与铁路相衔接配套,一、二级公路为骨架,农村公路为支脉,产业公路布局合理,干支结合,安保设施齐全,方便快捷的道路网络体系。

  ——加快铁路项目建设。完成西安—成都铁路高速客运专线及户县东火车站建设。

  ——加快主骨架公路网建设。加强对外交通建设,实现县际间公路一级化。积极实施“四路一桥”建设,改造东西一号路、东

  -23-

  西五号路、南北三号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改造升级南北七号路,建设兴户渭河大桥;新建108国道至北极路、韦户路等二级公路,改造升级余沣路茶铺——六叉路口段,改造危桥11座。配合省市抓好西宝高速南线建设;加强城内外交通的衔接,建设改造县城客运站,在火车站附近、城市东出入口处增设长途汽车站等。

  “十二五”末,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平方米。县乡公路158.3公里。新建25公里二级公路。

  2.公共交通

  以实现“市际客运高速化,县际客运快速化,县内班线公交化”为目标,形成以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万人拥有公交车辆5标台,公交出行率达到50%。

  新增通达汉中、宝鸡、安康等地的市(县)际班线15条,新增调整县内客运线路24条;鼓励发展中型、节能、环保(燃气型)公交车型;适度发展出租车。城区建成公共机动车停车场5处,外围地区规划大中型规模的停车场2处。建设户县客运服务中心,规范运输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二、建设功能完善的市政服务设施体系

  1.完善供排水系统

  推进黑河石井水厂二期工程建设,日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提升石井水厂与县城水厂的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建设管道24公里。逐步关闭自备井,城区内实行统一供水,城

  -24-

  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改造潭峪河城市段,将潭峪河、涝河建成城中河。完成城南防洪渠、惠丰渠改造、城市截污退水干管等工程。

  2.提高供气、供热水平

  加快天然气气化二期工程建设,供气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日,城市气化率达到80%。

  组建城市供热公司,启动县城区供热工程;完成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等集中供热项目,拆除集中供热范围内锅炉,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80%。

  3.增强供电保障能力

  建设大唐第二发电厂二期工程,新建沣京工业园33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余下变电所提升电压等级,由35千伏提升为110千伏。

  4.推进信息化建设

  优化通信设施,实施“三网合一”工程,实施电话线、广电网线等接入地下工程。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业务应用,新建3座电信端局,终期容量达到15.5万门。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大力发展用户宽带接入网。建成有线、地面和卫星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推进数字电视业务发展。

  第十章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按照“建管并重”的思路,巩固提高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坚持

  -25-

  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努力消除管理盲区。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做好人口向城区聚集

  县城城镇人口规模达到30万以上,为未来城镇人口达50-60万打下基础。发展产业,快速吸纳产业人口。完善政策,吸引更多高级人才来户县创业定居。变户籍“门槛”为素质“门槛”,制定出台农民及外来人口进城落户政策。

  二、改造旧城形象

  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杜绝和清理违章建筑。基本完成娄敬路、北街、迎宾大道等区域两侧低矮房屋拆迁改造,高标准完成草堂、庞光安置新村建设,引导沿街单位改造建筑物立面,全面整治街区环境。

  三、丰富城市景观

  在注重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修建画乡文化一条街、古建一条街、花卉一条街、步行街等特色街道,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大中型城市广场三处,小型广场多处。对贯穿城区的主干道、中心城区的主要出入口、标志性建筑物、城市路灯风格进行统一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或标志雕塑,全方位、多角度加深“魅力画乡,山水户县”的美好印象。

  第五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设新农村

  -26-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

  优化提升小城镇

  以打造特色城镇为目标,做好规划修编。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垃圾收集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统筹安排公共设施建设。

  一、小城镇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分步实施”发展理念,把小城镇纳入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促进农村人口与产业向小城镇集聚。

  ——草堂镇。高新技术产业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镇区人口达到10万人,配合草堂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汽车配套产业、佛教文化旅游、商贸度假及葡萄种植与加工产业。

  ——秦渡镇。水岸古镇、陕西关中百镇、关中古镇之一,西安市发展改革试点镇,镇区人口达到6万人,结合西安市沣河建设规划,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恢复秦渡古镇风貌,发展工业、商贸、旅游及农业产业。做响“秦镇凉皮”品牌。

  ——大王镇。优势产业镇、西安市发展改革试点镇,镇区人口达到4万人,沣渭新区、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组成部分,重点发展纸箱加工、酿造、设施农业、商贸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27-

  ——祖庵镇。宗教文化旅游镇、陕西关中百镇之一,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重点发展道教文化旅游、现代都市农业产业。

  ——庞光镇。高新技术产业镇、西安市重点建设镇,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配合草堂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汽车配套产业、酿造、设施农业等产业。

  ——蒋村镇。优势产业镇、西安市发展改革试点镇,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重点发展同兴西瓜、优质杏等设施农业和木材交易加工产业。

  ——甘河镇。设施农业镇、陕西关中百镇之一,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重点发展规模养殖、苗木花卉和猕猴桃种植。

  五竹乡做好与城市东扩的对接,配合沣京工业园,重点发展周北十字、西成铁路户县站、大学园商贸产业。

  玉蝉乡做好与城市西跨的对接,重点发展渼陂湖旅游和蔬菜基地产业。

  涝店镇、渭丰乡以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纸箱加工和设施农业。

  石井镇、天桥乡以环山旅游路为依托,发展休闲旅游、户太葡萄、干杂果等产业。

  苍游乡以南北七号路升级改造为契机,发展苗木花卉、设施农业等。

  太平、涝峪管委会以太平、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为中

  -28-

  心,发展秦岭山水旅游。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改善农村道路

  完成城镇周边农村公路改造,油路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70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恢复、硬化生产路。

  2.推进水利设施建设

  将水利设施作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抓住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规划,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实现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标准。

  3.提高农村供电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推动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在乡镇建设便民信息服务中心,在行政村建设信息服务点,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二章

  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积极完善村庄布局

  贯彻实施《西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纲要》,按照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便于农民生产生活、改善村容村貌、体现特

  -29-

  色的原则,做好村镇布局调整,完成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大村扩容、小村合并、“空心村”整合试点工作,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实施美丽清洁村庄工程,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美化环境,建设绿色园林村。基本完成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77处,安全饮水率达到95%。

  三、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化种养结构,增强技术含量,提高投入产业比,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劳务信息平台,发展订单式、定向型、委托式培训,每年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5万人以上,切实提高农民工技能整体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逐步形成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创造条件,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创办家庭小作坊、小企业,兴办小型超市等服务业,培养一批“小业主”、“小老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

  认真贯彻国家扶贫政策,实施千村移民工程、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等项目,推进整村连片开发,促使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形成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30-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规范和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探索推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到小城镇购房。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减量”与城镇建设用地“调增”挂钩,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切实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31-

  第六篇

  发展社会事业

  完善公共服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文体、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创业促就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加强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第十三章

  优先发展科技与教育事业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把增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首位。抓好农业科技新技术引进推广工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全县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个以上,年专利申请量达到60件,新认定中小型科技企业15家以上。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个,农业专家大院2个,星火培训学校2所。

  二、创建西部教育强县

  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线,实现学前教育求突破、义务教育达“双高”、高中教育创优质、职业教育铸品牌。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1.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级差距。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义务教

  -32-

  育规划定点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定点高中全部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

  2.大力发展幼儿学前教育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3.均衡发展基础教育

  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基本普及高中阶段(职中)教育。优化普通高中资源配置,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4.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户县职教中心,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形成数量适度、规模合理、质量较高、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5.服务高等院校

  做好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建筑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其知识密集、科研水平高等优势,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十四章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一、建立健全文化服务体系

  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巩固提升鼓舞之乡、诗词之乡地位,打造诗画之乡。建设农民画庄、农民画珍藏馆、中

  -33-

  国农民画创作研发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推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全县“农家书屋”覆盖面达90%以上;创建自乐班50个;完成户县剧院维修工程,每年提供文艺演出不少于12场;抓住西安建设博物馆之都的契机,建成6个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

  把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养,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保障。

  二、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新闻媒体建设,提高引导社会舆论能力。做强新闻,做活娱乐,做精人文,精办“三农”专栏和节目,精心打造2~3个名牌栏目。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三、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

  贯彻执行《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为目标。投资1.5亿元建设户县体育运动中心;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不低于85%;中小学生健身达标率达到95%以上,优秀率达18%;体育人口比例不低于人口总数的43%,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6%以上。积极开展竞技体育,加大体育人才输送力度。争取把少儿体校建成省、市训练基地。

  四、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1.努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形成以新农合、城镇医保、居

  -34-

  民医保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水平,新农合参合率稳固在95%以上。

  2.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

  3.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和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有卫生技术人员3个。全县卫生机构病床数达到1850-2000张,平均每千人口病床为3.5张。完成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等医疗辅助设施建设;整合提升二级医院资源,建成一所三级医院,在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建一所二级医院。

  4、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做好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10项公共卫生惠民项目。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公立医院服务方式的转变,探索城镇、乡村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实现县级医院技术、管理优势与乡镇卫生院设施、环境优势有机融合,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形成技术、资源、服务共享,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五、统筹发展人口计生事业

  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人

  -35-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1.7‰。加强县乡计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政策措施,使性别比趋于合理。积极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第十五章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就业市场。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创业能力,落实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鼓励扶持政策,推进全民创业。结合城镇化、人口转移、新农村建设,创建社区服务业、环卫产业、治安联防等公益性产业,通过新创产业扩大就业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扩大就业容量。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继续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实现就业。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2.加强就业创业培训

  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加大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以及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

  -36-

  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所、站、信息员体系,实现劳动力市场联网,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组三级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实现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城乡共享,形成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劳动就业的“一站式”服务。

  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救济工作,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7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1.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达到0.6万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比率达到90%以上。建设中心敬老院、残疾人托养和康复中心。

  三、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400套、廉租房720套,推行以房租补贴为主的廉租房保障制度,做到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应保尽保。

  四、加强公共安全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建立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杜绝特、重大事故。完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强化防震减灾体系,提高防震救助能力。深入开展“平安户县”创

  -37-

  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检法司基层庭、所,司法服务中心下移。增加技防设施,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两率一度”。加强全社会普法教育和青少年预防犯罪教育,扎实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学校、幼儿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应急机制和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危情信息的自动分析收集,并及时预警。

  -38-

  第七篇

  保护与治理并重

  建设生态户县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创建全国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县城为目标,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十六章

  发展绿色城镇与生态农村

  一、发展绿色城镇

  推进城区绿化,实施见缝插绿、立面披绿、屋顶架绿。在涝河、甘河、潭峪河等河流沿岸建设绿带、水面、湿地。在主要交通要道建设绿化工程。保护、提升九纵八横棋盘路网的绿化工程,恢复生产路绿化带。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8平方米。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使企业单位产品水耗、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先进水平。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深入开展绿色文明单位、环境优美街道、园林化街道、绿色社区、绿色家园等创建工作。

  鼓励公众购买环境标志、环境认证等绿色产品;抑制过度包装、豪华装饰,避免或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节约用能,推广利用太阳能,发展生物质能源,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风尚。

  二、建设生态农村

  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率。综合利用生物能源,推

  -39-

  行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青储、秸秆气化、畜禽粪便沼化还田等措施,发展巩固农村户用沼气的数量,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在引导农民有效回收利用农用地膜,推广家杂肥、生物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开展作物病虫害的生物、物理防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田土壤污染普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区,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树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三、建立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和收集系统

  新建第二(城东)污水处理厂、第三(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日。加快第一(城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建设,中水回用能力2万吨/日。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排水管网密度达到3.78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80%。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厂,筹备建设垃圾分选场。逐步推行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化、压缩化和运输密闭化,实现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的现代化作业。农村垃圾处理实施梯次网络化运送,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积极推广环保型、生态型公共厕所。城市公厕总数达50座以上,城区二类以上公厕达到100%。

  第十七章

  保护建设山林与水系

  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为目的,加强森林植被及珍稀动植物栖息环境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实施退耕还林和涵养林营造

  -40-

  工程。对太平、朱雀、高冠、甘峪水库、九华山等旅游区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环境采取严格保护措施。

  严控开山采石,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对生态破坏区域开展生态恢复工作。

  以保护和恢复涝河、甘河、太平河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水体保护、河岸地貌保护、水系保护为中心;以水源涵养林建设、水情及水质监测为重点,建设高效优质的水生态环境体系,结合生态护岸营造滨水景观。境内主要水体的水质,改善达到标准。

  第十八章

  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

  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监管,万元GDP能耗实现达标。重点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达标;集约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废水。

  对废气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加强施工工地监督管理,防止扬尘二次污染;提高城区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能力,防止尘土污染。

  化工废渣、污水处理污泥等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实施分类管理;各类有害固体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实行集中处置。

  -41-

  第八篇

  强化落实

  确保目标实现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加大融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规划蓝图变为现实。

  第十九章

  保障措施

  一、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以吸引大项目为重点,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二、扩大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加大融资力度。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发挥现有人才潜力,吸引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运用,促进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坚持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

  -42-

  设,重点培养一批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中高层次人才和普及型人才。

  四、增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用科技手段提升产业层次。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五、以实施项目建设为重点,把经济建设落到实处

  把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投资结构。初步包装建设项目203个,总投资620亿元。按产业分类,基础设施项目61个,总投资119亿元,占19.2%;农业及农村建设项目55个,总投资125亿元,占20.2%;工业项目30个,总投资104亿元,占16.8%;社会事业项目29个,总投资89亿元,占14.4%;其它项目28个,总投资182亿元,占29.4%。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六、强化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解放思想,促进科学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行政效能建设,打造软实力,提升软环境,贯彻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树立“人人、事事都是投资环境”观念,构建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七、强化执行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廉洁、公开、透明、高效的保障机制。

  -43-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跟踪监督、适时修订的规划组织实施机制。切实发挥规划在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加强规划宣传,使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规划、关心规划、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经济运行分析和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及适时调整、修订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44-

篇四: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范文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绿色发展、后发崛起”总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着力抓改革、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回顾一年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效,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3.64亿元,增长7.8%。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2.8%。加快建设农业“两区”,新增粮食功能区4500亩,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0%以上,被命名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工业经济难中求进。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6.87亿元,增长7.4%,其中工业增加值28.82亿元,增长7.5%。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年”活动,加强工业平台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创新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见,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积极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扎实开展“四破专项整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44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17亩。建筑业发展成绩喜人。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新增一、二级资质建筑企业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85亿元、税收1.57亿元,分别增长26.5%、42.7%,建筑业成为我县经济主要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16亿元,增长10.3%。消费稳健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5亿元,同

  比增长13.2%。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接待游客数5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41亿元,分别增长31.8%和46.7%。编制了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影视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金融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8.68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5.68亿元,增长21.5%,增速均位居金华市第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年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9年的14.8:50.3:34.9调整为14.4:50.1:35.5,一产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三大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亿元,增长1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8元,增长12.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0元,增长10.1%。

  (二)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48亿元,增长16.5%。其中工业投资21.15亿元,增长10.9%;房地产投资5.21亿元,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20.86亿元,同比增长14.8%。有效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项目前期扎实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预可研报告评审,金台铁路完成可研报告评审,杭绍台高速公路完成初设审查,廿四尖风电场二期工程完成项目核准,青山尖风电场一期工程、仁川风电场二期工程取得服务联系单,市岭下水库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项目库,共储备项目260多个。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省“411”项目完成投资8.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0%;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1%;1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7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6%;86个县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9.3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3.3%。42省道一期、40省道三期、磐新线窈万段三条干线公路完成路基工程,花溪水库基本建成,**建材家居市场、浙八味特产市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上级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新兴街安置房建设2个项目稽察。

  (三)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文溪21个排污口整治和城区7个社区截污纳管工程,尖山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开展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基本消灭垃圾河、黑臭点,关停拆除养殖场147家,整治采制砂场42家。完成农村饮用水项目55个、山塘整治22座,开展工程扬尘治理,淘汰黄标车1189辆,完善大气质量实时监测体系,建成PM2.5空气自动监测站11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3%,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改一拆”成效明显。共拆除违法建筑59.2万平方米,完成旧住宅区改造44.2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3.4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5.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三改一拆”考核任务,全县371个村居都通过了“无违建村居”验收。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编制了**县新老城区一体化规划、**县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老城区控规等重大规划,基本完成新兴街区块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道路5公里,完成龙山公园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建成老公安局区块、新兴街两个临时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4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60辆,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新城区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绿地公园西区广场建设和农贸市场改造,云山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一城三片”融合发展出现新气象。尖山省级中心镇加快建设,冷水镇成为市级中心镇。

  统筹推进秀美乡村建设。以历史文化村保护利用和精品村培育为重点,全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以大皿、榉溪、梓誉、横路、管头、马塘等村为重点,开展80个秀美村创建。九里塘移民小区、古竹移民小区、尖山移民小区进展顺利,新建安置房3.7万平方米、新安置各类移民260户。

  (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社会事业统筹推进

  服务型政府打造有新成效。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大力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削减县级部门行政许可事项89项、非行政许可事项22项,取消行政收费项目18项,制定出台了《**县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高效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建成浙江政务网**分厅,开

  通8890便民服务平台。体制机制改革有新突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农村宅基地审批权等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赋权改革,深化农村经济股份制改革。科技服务改革有新举措。开展技术市场企业化改革试点工作,组建**技术市场有限公司,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1875万元。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7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文教卫事业进一步加强。开展首届农民艺术节、浙中杜鹃花节文化系列活动,大盘山博物馆主体工程、县体育健身中心一期主体工程结顶。文溪小学一期、尚湖中心幼儿园等投入使用,新城中学、第四中学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务院督导组评估。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与金华市中心医院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仁川卫生院投入使用,方前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秀单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办理被征地农民转职工养老保险1445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居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社会福利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建成居家养老中心89家,发放各类救灾救助资金2436万元。价格服务和监管进一步规范。完善民生价格公示制度,对粮油、蔬菜、建材等7大类71个品种的商品进行定期价格监测。开展城区自来水、污水处理成本定期监审。起草了《**县价格调节应急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民生价格监管,开展卫生院药品价格与医疗服务价格检查和涉农、涉企、旅游等收费专项检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复杂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要素保障、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市场经济主体经营困难加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收官之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各区域发展状况更趋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我县看,**下半年以来,投资、消费连续几个月出现小幅回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旅游业继续快速增长,但工业生产有所下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经济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自身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结合省、市**年发展计划指标安排,兼顾可能和现实要求,建议全县**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1.全县生产总值

  增长8%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额

  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10%以上

  5.自营出口额

  增长9.5%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9%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3.5%以内

  9.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以内

  10.各类节能减排指标

  完成市定目标

  现将主要目标建议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目标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一是与省、市计划相衔接,**年全省生产总值计划增长7.5%左右,全市计划增长8%左右。

  二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安排为8%左右,符合我县经济运行实际和发展趋势。三是保持合理的增速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按照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三大需求目标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是考虑投资增长对经济较快增长的强大拉动力。二是与省、市计划相衔接,**年全省、全市计划投资分别增长12%以上和15%以上。三是考虑我县发展实际,**年民间投资动力不足,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制约增大,投资增长目标比**年增长20%的目标有所降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是我县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增长势头有望继续保持。二是从宏观环境看,与住房相关的消费收缩,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明年消费增长可能会呈现稳中略降的态势。

  ——出口增长9.5%。一是从外部环境看,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欧盟经济止跌回稳,**年出口形势预计会略好于**年。二是与省、市计划相衔接,**年全省、全市出口分别增长7.5%以上和9.5%以上。

  (二)关于三大收入增长目标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主要考虑:一是体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居民收入增长略快于GDP增长。二是劳动力价格稳步上涨、城乡社保体系扩面提质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将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一是近几年来我县地方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虽然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保持10%以上增长仍有较强支撑。二是与省、市计划相衔接,**年浙江省、金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和10%以上。三是考虑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市政建设等刚性支出需求,保持一定增长是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的需要。

  (三)关于民生保障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一是近年来我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二是保持就业稳定是

  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之一。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近年来我县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比较稳定。考虑到**年是“单独两孩”放开的第二年,我县有可能会迎来“单独两孩”的小高峰。

  三、**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举措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后发崛起”工作主线,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城乡融合发展、民生普惠提升,全面完成“xx”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努力开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局面。

  (一)扩投资、保持经济稳健增长

  一是注重项目谋划包装。认真解读中央、省、市等政策,结合我县实际,重点谋划一批交通能源、城乡基础设施、三产旅游、商贸流通、现代农业、社会公益等项目,扎实开展《**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县“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提高项目储备的水平和质量,确保有效投资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进重大项目进展。42省道一期、磐新线窈万段、40省道三期建成通车,花溪水库投入运行,市岭下水库完成总投资额的30%。加大重大前期项目推进力度,基本完成杭绍台高速公路**段、金台铁路**段政策处理工作,做好351国道**至马宅段项目前期工作。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争取取得项目服务联系单。三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深入开展“四破”专项整治,加大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力度,清理盘活工业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切实提高供地效率。强化项目用地保障,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省“411”重大项目,努力争取带帽指标。整合政府性资源和资产,加强建设资金的统筹运用和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建设领域。加强重大项目的银企合作,加大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资金申报争取工作力度,确保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促转型、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可看可采、可玩可游”的休闲观光农业,探索发展创意农业,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格局。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完

  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以推行清洁化生产为重点,推广“猪-沼-种”等生态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二是促进工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金磐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城区三大平台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工业平台扩容提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做好机器换人、物联网、机联网的推广运用。加大“四换三名”、“四破”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加快淘汰低效产能和落后工艺,倒逼限制类企业转型发展。三是加大建筑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建筑企业发展环境和建筑领域人才成长环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走路,鼓励建筑企业拓展省外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县建筑业企业集群实力。四是加大清洁能源示范县建设。编制**县清洁能源示范县实施方案,仁川、廿四尖风电场一期并网发电,基本完成二期项目建设,青山尖风电场一期工程完成项目核准,积极推进城市燃气、分布式太阳能电站、农村沼气等项目,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三)重培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业。坚持把旅游作为服务业的主要引擎,深入实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线、精美区、精致点”建设工程,基本建成南线旅游精品线;抓好农家乐精品村、特色村建设,加快开发乡村中高端民宿,促进我县农家乐品牌化发展。二是大力培育健康养老产业。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完善提升“浙八味”特产市场,全力推进“江南药镇”项目建设,布局发展“森林+疗养”、“中药+养生”等复合型养生旅游,着力打造健康**品牌。三是加大电子商务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新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大金磐开发区、新城区、**工业园区三个电子商务集聚区提升工作力度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力度,形成“一园、多区、多点”发展格局,扎实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

  (四)强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打造品质山城。加快老城区更新改造,着力培育新兴街商业区,加快石坑里安置小区建设,完成栗里、坑口等区块改造,加强新

  老城区、云山度假区之间的景观、建筑、产业、设施连接,加快“一城三片”融合发展。二是培育中心镇。加快尖山省级中心镇建设,促进台地一体化发展。重视冷水市级中心镇建设,提高与新城区协同发展水平。引导各建制镇特色化发展。三是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争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扎实开展秀美乡村建设,打造双峰至高二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抓好大皿、梓誉、马塘等6个精品村建设,力争大皿村通过省历史文化村落重点保护村验收。四是深化“三改一拆”行动。巩固拆违整治工作成果,努力创建“无违建县”。加快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将“一户多宅”整治与农村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加大旧厂区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培育中小企业孵化园、特色产业园。

  (五)重生态、合力打造美丽**一是继续推进“五水共治”行动。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提高居民生活污水接户率。扎实推进“最美河流”创建工作,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健全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水平。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缺水山区农村水源工程建设,全面解决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二是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研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积极研究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机制、生态质量财政奖惩机制等重大政策,争取政策效益最大化。优化县域环境功能区设置,注重县城、中心镇等核心区块的精细化开发,三是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完成黄标车治理任务,加大工地扬尘整治工作力度,完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

  (六)抓改革、再创体制机制优势

  一是深化政府改革。编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深入推行“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实现权力清单规范化、动态式管理。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二是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土地供应差别化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市场化交易制度,深入推进农村确权赋权改革工作。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PPP等投融资

  模式,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完善企业应急周转金制度,建立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激发金融市场活力。

  (七)惠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新城中学、第四中学、文溪小学二期等建设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加强省市县乡四级合作办医机制,提高基层医技单位综合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体育健身中心、大盘山博物馆、农村文化礼堂等设施建设。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构筑广覆盖、高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筹建养老服务机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三是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大对食品药品的检查力度,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价格监管,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开展对教育、医疗以及农民建房等领域收费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明码标价工作,及时查处乱收费行为,维护我县良好的消费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落实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谋善为,为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五: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四规化、一计划”具体指什么?

  “四规化、一计划”具体指什么?

  应该由什么部门来审查?具体什么要求?与违法征收有什么关系呢?

  一、什么是“四规化、一计划”

  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如果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法律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9条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审查:发展改革部门

  2、分类:根据不同的行政层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分为国家级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功能类别,可以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3、定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最高层次的规划,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国家总体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规划期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市县级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需要确定。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审查:国土资源部门

  2、内容: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

  3、定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四、城乡规划

  1、审查:城乡规划部门

  2、分类: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3、定义: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利用现有地图、卫星地图结合实际来开发治理历史现状,统筹安排城市规划和农村交通居住消防绿化,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品位,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五、专项规划

  1、审查:城乡规划部门

  2、内容:对某一专项(行业)所进行的行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包括规划原则、发展目标、规划布局、近期建设规划和实施建议。

  3、定义:专项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更有效实施规划意图,对工业、交通、商业、文化、教育、环卫、电力、供水、防洪、人防等城市要素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内容或城市整体,长期发展影响巨大的建设项目,从公众利益出发对其空间利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1、审议:人大

  2、定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是指在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式及变化的基础上,制订中长期规划在各个年份的实施计划,是国家进行短期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

  3、内容:包括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宏观调控预算目标,提出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措施。

  七、“四规划、一计划”与违法征收的关系

  如果房屋征收部门征收房屋不符合“四规划、一计划”的,属于违法征收。房屋征收部门做出的《房屋征收决定》应当被依法撤销或确定违法,这也是征地拆迁案件中,被征收人维权的筹码所在。而房屋征收部门一般是急于用地的,这也就促成了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双方的谈判,被征收人因此更容易获得合法合理的征收补偿。

  以上是““四规化、一计划”具体指什么?”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好律师网土地房产栏目。

相关热词搜索: 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年度计划 县级 国民经济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