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2024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3篇)

时间:2024-08-26 16:16: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X〕13号)《X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发改规划〔X〕1272号)以及《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突出保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相继出台了《X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改革实施方案》(X民业〔X〕114号)《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X政发〔X〕1号)《X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X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X政办〔X〕18号)等一系列文件,为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措施支撑。

  2.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稳步推进。

  目前,全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虚拟养老院、小型托老所、老年助餐点等服务型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建成农村幸福院、农村老年关爱之家等173家。服务设施城市社区基本覆盖、农村覆盖率达到50%。

  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共建成养老服务机构(含五保村、敬老院、幸福院)447个、床位4560张,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23张,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1张)。其中,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含公建民营及民办)8家,床位数1403张。全市具有床位300张以上养老机构1个,2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3个。

  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在全市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以老年旅游、养老地产等为主的市场化养老服务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全市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86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约650万人次。我市宾馆、酒店、商用别墅等充分利用旅游淡季的客房资源,为候鸟老人提供较为周到、便捷的养老服务。目前我市已经成为X、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冬季养老首选城市。

  (二)发展形势

  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占比高、增速快、寿龄高和失能比例高的特点。预计到X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34.16万人左右,老龄化率约达18%,高龄老年人约达3.8万人,失能老年人约达5.7万人,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社会养老问题凸显。我市养老服务业政策制度刚性不够;社区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不突出,覆盖率低,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医养结合推进缓慢,发展层次低,护理型床位稀缺;养老服务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专业从业人员短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市场运作尚处在起步阶段。

  本地发展优势突出。我市地处X经济圈中心,是我国西部面向X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和前沿阵地,同时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四大渔场”之一,历史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区位优势、文化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自治区X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政策相互叠加,有利于迅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放市场、持续优化资本运营环境,为我市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保障基本、社会提供服务、市场满足需求”的要求,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拓展养老、健康等服务业态,丰富健康养老产品供给,繁荣养老服务消费中高端市场,推进滨海宜养宜居环境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确保老年人共享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为把X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养老基地和健康养生产业集聚区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开放共享。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按照老年人意愿发展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按照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养老产品、设计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注重紧急救援、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配套制度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外阜老年人来我市养老。

  改革创新,提升效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原则,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创制、兜底和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家庭和个人在养老服务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保障公平竞争,支持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有效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补齐短板,增进福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质量效益,重点保障高龄、失能、失智、失独、空巢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区域的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薄弱环节,为实现“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养生养老基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发展,规划引领。坚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统筹城乡和区县,促进养老服务业均衡、协调、健康、多

  元发展。科学规划养老服务业发展布局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突出区域特色,鼓励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发展定位

  至X年,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服务与消费市场基本形成。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很突出,产业发展创新人才支撑不足,依靠养老服务业带动经济和就业大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为此,必须将“养老服务”从“养老事业”提升到“养老产业”的层面上发展,准确定位,积极谋划,大胆探索,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市场化发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综合改革,支持引入负面清单机制,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突出市场需求,引入社会资本,鼓励采用专业运营商模式,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发展活力。

  特色化发展。立足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基础,发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品牌规划与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优先布局建设一批对国家和我市战略实施支撑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综合产业园、特色基地和养老社区。做好本地品牌培育和外地品牌引进,打响X“滨海养老”“度假养老”“生态养老”和“亲海养老”特色品牌。

  互动化发展。以国家实施“中国制造X”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信息化改造,加快养

  老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旅游和信息产业等行业协同发展、跨界发展、创新发展,特别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集聚化发展。引导养老服务业在中心城区、老年产品制造业集中城乡结合部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促进人才、资本和科技等生产要素有效集聚,形成养老服务业企业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利益分享的发展体系,实现规模效益和价值的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X年,健全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养老环境更加优化、法律法规更加健全、行业标准更加规范、监督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更加提高的养老服务业生态圈,力争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市90%的城镇社区和70%以上的农村,全市经民政部门登记审批的各类养老设施床位数达到90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5张,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符合标准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的城镇社区和70%的农村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养老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

  (二)重点任务

  以创建“养生X、X天堂”形象品牌为立足点,着眼“一带一路”发展构想,重点打造以中高端滨海养老、旅游度假、休闲运动、康复疗养于一体的X国际化滨海健康养老基地和新世纪海上丝路休闲度假养生基地。

  以“养老+互联网”为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新思路,扶持一批满足多元需求、质量过硬的养老服务产品,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健康养老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微企业,建成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融合度高的养老服务产业项目,初步呈现“一核两翼三区”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产业布局

  立足我市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人力资源,依托中心城区、交通干道、城乡结合部及重点产业园区,按照“点、线、面”的空间布局体系,构建“一核两翼三区”的养老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

  一核:以X镇为中心,构建养老服务产业核心区。

  核心区以养老地产开发为切入点,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为目标,打造一体化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产业集聚区。创建养老服务与地产项目融合发展试点,全面提升X养老旅游业竞争力;规划一批滨海疗养、康乐和度假型养老项目,引导发展“候鸟型”老年人宜居社区等项目。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业示范社区,探索建立现代城市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养老产品集中展示与推介公共平台和X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

  核心区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123工程”建设。在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养老与相关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X国际滨海健康养老示范园区和中国艺术家度假养生文化村、中国工美大师生态养老体验园等项目的规划与筹建工作。

  两翼:以海景大道和X大道为依托,分别构建亲海度假养老生活走廊和临海健康产品生产走廊。

  亲海度假养老生活走廊。以海景大道(X湾段)为依托,旅居互动,医养结合,发展养老公寓、度假宾馆、老年超市、老年餐馆、老年诊所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场所;同时,以X2号路、3号路、4号路周边片区为核心,东起白虎头、西至X,依托X旅游度假区旅游酒店、养老公寓、度假宾馆等场所,利用旅游淡季的闲置住房,发展季节性滨海养老服务机构。到X年,发展养老服务及其相关机构100家,新增养老床位8000张。

  临海健康产品生产走廊。依托X大道城际主干道,布局5-10个节点,发展临海老年设施与设备、老年用品与食品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重点打造大王岭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和X国际养生岛老年产品制造基地。

  三区:以X主城区为辐射源的城乡东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北部片区。

  X大道以北,东部、西部、北部三大片区,共计19个乡镇,涵盖X县、X区和X区大部分乡村。以城镇公路为网络,乡镇社区为节点,构建城市东、西、北三大生态养老辐射区,并依托集镇、景区、新农村进行选址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周边的生态资源价值,形成养老服务业基地带来的人流集聚和产业集聚,带动农村经济转型,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到X年,创建小城镇生态养老特色示范基地20个(含X区的X镇),并与农村敬老院互动互联,全面辐射县镇乡村。

  (四)具体措施

  1.统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1)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与建设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资源整合、就近就便、功能配套的要求,建成一批集养老护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心、站点)。新建城区和社区按照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旧社区或已建成的社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支持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配备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交由专业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团队运营。到X年,符合标准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90%的城镇社区和70%的农村社区。

  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快建立12349居家养老公共服务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服务、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精神关怀等服务,并给运行机构提供相应

  的场地和资金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低保、高龄、贫困老年群体发放一定数量的养老补贴。

  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和承担照料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动扶持残疾、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开展适应老年人生活特点和安全需要的家庭适老化改造和辅助设施设备安装工作,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给予适当补助。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逐步建立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推动专业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2)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提质增效。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通过完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保障作用,实行老年人入住身体健康评估和经济能力评估制度,重点、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失能、失智等弱势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

  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管理运营能力。一是完善专项政策,鼓励多方筹资,拓宽民办养老机构融资渠道。二是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信任度。三是利用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等专业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四是落实民办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并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适时提高补贴补助水平。

  优化养老机构整体布局和床位结构。根据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趋势,统筹市、县区、乡镇(街道)等各级养老机构建设,统筹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形成分布合理、功能互补、管理完善的养老机构整体布局。优化全市养老床位结构,适当增加护理型床位比重,优先保障疾病、伤残、失智等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到X年,护理型床位占全部养老床位的比重达到40%以上。

  (3)切实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转型升级,到X年,争取将70%乡镇敬老院建设成为集供养、寄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结合“美丽X”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和闲置设施,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坚持互帮互助方式运作。在满足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支持乡镇养老服务设施向社会开放,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率。增强城市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提高乡镇敬老院、互助性养老服务机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贯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有关政策要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加强开办支持和服务指导。鼓励整合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养老服务业。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

  (5)完善老年福利和保险保障制度。完善老人福利补贴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高龄老人保健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降低年龄限制、提高补助标准。二是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补贴制度,明确补贴的标准和方式。三是建立与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相适应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动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补贴制度。到X年,老年人福利补贴覆盖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空巢、失独的弱势老年人群体。

  完善养老保险保障制度。一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参加商业性养老保险。二是探索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制度,提高老年人个体和养老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熟经验,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长期护理险制度,在不增加用人单位和参保人现有负担、保证养老基金平衡运行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长期护理险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

  (6)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相结合。创新医养结合工作模式。一是建立由民政、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组成的医养结合协商机制,跨部门统一协调行政手续和审批事项。二是多渠道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通过建设医疗服务设施、与医疗机构签约等方式,力争到X年,养老机构能以

  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功能,通过建设老年病院(科室)、康复医院,鼓励执业医师护士多点执业、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向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延伸。开发地方特色康复和养生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到X年,全市、各县区均建成一所具有示范效应的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

  加强异地医疗卫生服务协作。一是探索开展异地合作办医,积极引入X市老年医院等外阜优质医疗机构来我市开设分院,提供专业化的老年病看诊服务。二是打通异地就医结算通道,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以X市与黑X省哈尔滨市的异地医保结算协作为蓝本,积极推进基本医保异地结算,打通更多异地养老就医结算通道。

  2.创新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沿海自然生态优势,乘势创建X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契机,以养老服务、医疗保健、养生康复、健身休闲等企业为主体,以健康养老产业园、老年文化创意园、滨海国际养生基地、健康养老生态小镇(生态村)为载体,重点发展滨海养生、异地养老、休闲度假、高端医疗、康复护理及医疗保健品研发制造、健康管理咨询服务等产业,打造以养老、健康、旅游为主轴的康养产业体系。到X年,全市健康养老养生服务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1)发展滨海健康养老旅居产业。依托滨海旅游资源和文化娱乐重大项目,以度假养生、休闲养老为核心,打造具有老年旅游度假、购物娱乐、文化体验、住宿餐饮等综合性养老服务业集聚区。以建设X国际健康养生养老产业集聚区为目标,积极推动特色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滨海度假养老、海洋文化养老、旅游养生养老、乡村生态养老与养生文化体验等项目。培育“养生X,X天堂”服务品牌。

  (2)发展滨海特色康复疗养产业。利用区域特殊生态资源优势,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康复先进技术和服务模式,建设一批现代康复疗养中心。改造升级现有休闲疗养院,满足患者多样化康复需求。弘扬中医、气功等中国传统康复保健文化,开展中西医结合等综合康复服务。打造我国慢病协作小镇,针对三高、心血管、骨骼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国内慢病协作,提供慢病防御、控制、治疗和管理等健康服务。

  (3)拓展功能性食品药品市场。针对亚健康、慢性病、过敏、代谢功能紊乱等市场需求,研发生产功能性食品药品。一是与农业相融合,发展健康食品加工业,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功能性食品生产链,提供多种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农副产品。二是利用我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以海洋生物制品、天然药物、生物医用试剂、功能食品等特色产品为基础的海洋药物、功能食品、生化制品和农用产品生产体系。三是大力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三名”战略工程,发挥中医药壮瑶药对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支持作用。四是搭建功能性食品药品技术研发、检测与产业化发展平台,加强有机、绿色、无公害产

  品认证。到X年,力争建成一批现代中医药、壮瑶医药产业基地,全市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50亿以上。

  (4)发展滨海运动健身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场馆的建设和管理运营。依托国家级和省级足球训练基地,引导老年体育协会等各类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群众体育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提供老年门球、健身休闲等各类老年体育运动服务。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的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和体育健身俱乐部,鼓励发展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健身服务业。挖掘滨海体育运动资源,拓展新兴体育健身项目,打造滨海体育新城。

  (5)大力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科技水平,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养老产业数据平台建设,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规范数据接口,建设虚拟养老院,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6)加快颐养宜居住区项目建设。一是制定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标准和奖励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建设,在县区城镇适合区域开展以健康养老功能为核心的智慧养老社区项目建设。二是发扬X健康养生文化,整合利用X生态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设一批以生态养老服务功能为核心的地产项目。三是创新引入分时度假等商业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产项目引进国内国际

  健康养老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康复疗养服务功能,转型为老年人宜居社区。四是面向内地、X及东南亚等中高端市场,开发建设滨海养老公寓、名人养老度假村等项目,打造中国南方生态颐养地。

  (7)积极开展康养特色小镇建设。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特色小镇的有关部署,在我市现有特色生态(农业)名村、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文化名镇的基础上,按照整体布局优化合理、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灵活、生态环境优美、宜养宜居宜旅的要求,力争到X年,在全市建成一批具有健康养老、度假养生、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健康养老特色小镇,特别是加快X养老小镇建设,申报自治区第一批养老小镇,培育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3.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经营管理、康复辅具配置等人才。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拓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探索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用工培训和用工引进,落实培训补助、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积极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制定养老服务业从业优惠政策,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养老机

  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两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每人500元、1000元、X元、3000元的一次性从业奖励。

  (2)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收入依法免征营业税。营利性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提供服务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支出,符合相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的比例扣除。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免征、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也进行适当减免,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均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境外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税收优惠政策。

  (3)实施试点示范工程。结合X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依托X国际滨海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建设,选择中信国安X第一城等具有代表性在建或拟建项目,进行医养结合、适老住区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引导发展“候鸟型”老年人宜居社区等项目,打造健康养老产业园、老年文化创意园,促进完善养老服务业发展。鼓励各县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本规划。支持试点区域和领域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把握政策动向,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关项目在我市试点。

  (4)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介,宣传造势,打响X“养生X·X天堂”的品牌形象,加强公众

  参与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关注、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加大营销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媒介全方位、大力度宣传我市养老服务业品牌,扩大我市养老服务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5)强化养老服务监管。健全养老服务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养老机构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养老服务第三方评价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养老机构和服务组织服务质量及运行情况监管。通过联网、公示、收入系统核对等方式,加强对养老机构补贴资金使用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养老市场实行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老年消费环境。

  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根据我市养老服务业建设情况和老年人需求实际,统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养老服务福利补贴资格等评估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评估形式,提高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将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评估结果作为制定护理计划和风险防范的主要依据。X年重点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和入住老年人能力评估,促进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6)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环境生态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区域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实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建设一批为养老服务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纳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各级政府落实规划的主体责任,将本规划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化联席会议职能作用,完善X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认真落实,切实抓好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典型示范、项目推进和政策研究,把养老服务业发展任务与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结合起来,研究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制定我市养老服务业相关规划政策,协调解决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和扶持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要有60%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并随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其中支持民办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不得少于30%,对养老服务业的公共服务和创新发展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加强财政资金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对养老服务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公共服务和创新发展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完善对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的建设补贴及运营、补贴标准,优化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结构。

  (三)强化用地保障

  按照人均用地不低于0.1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编制出台养老服务业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规划,将养老

  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优先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优先安排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创新养老服务供地方式,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优先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对经营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供应,并制定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土地政策。各县区政府、X管委会要加强养老用地监管,严谨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改变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搞房地产开发。

  (四)加强督促检查

  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调整修正相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指标,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见到实效。加快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指标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考核体系,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篇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养老服务业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年龄结构波动向老年人口集中发展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一、加大养老服务业的投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将日益增加。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增加养老院、护理院、护理设施等养老服务场所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条件。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

  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养老服务的标准和要求,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保障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还可以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可以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社区

  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同时,鼓励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组织老年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参与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推进养老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各种养老服务资源,提供信息查询、预约等便捷服务。同时,养老服务机构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先进技术,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五、加强养老文化建设

  养老文化建设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意识和需求。同时,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文化建设,组织开展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六、加强养老服务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面临类似的挑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过程中,各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

  总结起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养老服务业,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和支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养老文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全面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老年社会。

篇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连续四年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积极推进普惠养老服务,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政策法规不断健全。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了政策保障。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区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51所,总床位8万余张。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数达到443家和5.18万张,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159所和1.08万张。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达到1590所、床位数达到14.06万张,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769所、4.46万张。

  持续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连续四年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农村敬老院由2017年的359所整合撤并为209所,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对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改造,增加失能失智照护服务,进行消防设施改造,推动敬老院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清零行动”,消除敬老院安全隐患。全区106所使用火炉和旱厕的敬老院的121处安全隐患(火炉取暖34处、使用旱厕87处)已全部整改完成,农村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

  (二)面临形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加快构建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区于2001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为254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区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475.72万人,占总人口的19.78%,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313.89万人,占老年人人口的13.05%。预计到2025年,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57万,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逐步显现。随着全区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和失能化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一方面社会和家庭赡养负担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兜底保障的对象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专业护理人才紧缺等问题更加凸显,失能老年人照护、残疾预防和康复等领域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养老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老人对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将呈多样化迅速增长态势。老年医疗服务、老年护理服务、老年健康保险、老年旅游等需求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养老事业列入了民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出了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老年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老年健康服务业。优惠政策措施的出台,对进一步推动我区老年健康服务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与之相关的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事项也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养老、康复等事业和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我区人口发展趋势和老龄化规律,紧紧抓住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机遇期,积极构建管长远的制度框架,制定见实效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二)基本原则共建共享。发挥各级统筹领导作用、政策引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巩固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地位,促进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能。

  健全体系。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明确兜底性、普惠性和市场化养老服务分类布局,强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格局,促进养老服务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突出重点。突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作用,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聚焦养老机构失能照护功能,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切实强化综合监管,深化养老服务事业产业改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水平,促进养老服务发展向高质量转型。

  因地制宜。指导各地根据不同老龄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支持条件,科学设置不同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落地。

  (三)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区基本建成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日趋合理,护理型床位在机构床位数的占比不低于55%;每个县建有一所兜底保障养老机构,加强敬老院升级转型和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总体达到5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到2022年,全区每个街道建成1所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到十四五末,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按照标准逐步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力争十四五末培训达到1.5万人次。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养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更具活力,综合监管不断强化。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1.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依据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服务范畴。

  优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给予重点保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推动各地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状况,建立健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慰藉、日间托养、紧急救援、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助急、助餐、助医、助浴、助行等基本公共养老服务项目。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因地制宜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补贴标准精准度和有效性,强化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

  2.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突出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做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优先保障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提升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管理水平,全部完成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法人登记,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将特困供养服务设施运转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全面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失能(失智)照护能力,以重残、失能、留守、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着力解决经济困难老年人遭遇的临时性、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

  3.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建立项目、标准、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积极引导发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等的补充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照护服务需求。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研发和提供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产品。提升个性化定制水平,为适宜人群对接优质医疗和护理服务。

  4.推进养老服务适度普惠。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为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持续深入推进城企联动养老专项行动,通过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政策的综合应用,支持普惠性的养老服务开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开展普惠养老服务,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开展普惠性养老服务。

  (二)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

  1.完善居家养老支持措施。推动各地普遍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做实做强居家养老,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各类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探索开展集中式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把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推进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组织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开展养老照护、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日常照料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推广实施“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支持物业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服务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咨询、代理服务,重点协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无子女等老年人办理入住养老机构、就医、监护等事务。

  2.优化社区养老设施布局。全面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要求,落实规划编制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对已交付产权人的养老服务设施由民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养老服务用途。重点支持街道层面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

  区加快补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到2022年,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所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街道层面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层面社区日间照料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失能护理、短期托养、健康管理、心理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

  3.实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符合兜底条件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引导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配合做好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支持社区养老设施配备康复辅助器具并提供专业指导。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协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互助养老活动。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养老服务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机制,加强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等风险排查与监测预警协同处置,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在构建“分层分类、平战结合、高效协作”的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体系框架下,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系统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强化分级分类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强化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强化快速响应的救援支援处置,全面提升养老服务领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应急管理能力。

  (三)推进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

  1.全面落实等级评定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建立统一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组织开展全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评定结果作为养老机构领取补贴资金的依据。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引导养老服务机构立足长期安全运营,落实安全责任,组织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推进《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达标工作,督导全区所有养老机构全部达标。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不断优化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妥善处置纠纷。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处置能力,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机制。

  2.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发展。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突出公办养老机构兜底和示范功能。制定并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服务设施通过承包经营、委托运营、联合经营等方式,引入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运营管理。引导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面向中低收入群体、适度面向中高收入群体,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促进服务衔接,引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辐射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形成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一批养老服务综合体。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加快推动养老床位改造升级,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到2025年,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鼓励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四)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完善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推动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或其他医疗设施邻近设置。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各类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等,重点为失能失

  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居家老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理念、健康生活、健康膳食、健康运动、健康娱乐、健康管理、健康心理等服务,有效延长老年人健康生活状态,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和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实现健康老龄化。

  (五)推进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发展

  1.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优化县域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构建以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为中心,以乡镇敬老院为辐射,以互助幸福院为补充的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支持有条件的敬老院转型为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支持110所敬老院转型升级,推动在苏木乡镇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在人口较多乡镇建设260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底,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总体达50%。扩展乡镇敬老院的区域养老服务功能,发挥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前沿阵地作用,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覆盖面,提升收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能力。完善农村牧区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村牧区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强化农村牧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2.发展牧区养老。发展多种形式的牧区互助养老服务,加强牧区中心城镇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在牧区投资兴办面向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六)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生活照料、老年医疗护理、老年营养和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老年心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专业教育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继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大规模培训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奖励的支持力度。

  2.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通过在高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开设养老护理专业、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到十四五末,全区力争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1.5万人次。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建立养老服务行业激励机制和养老服务机构内部激励制度,提高养老护理员薪资待遇。完善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工作业绩、服务质量等因素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制定入职补贴、免费培训和工龄补贴等优惠政策。开展养老护理员关爱活动,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价值。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机制,促进经营管理职业化、专业化。

  3.培训养老院院长。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养老院院长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组织开展养老院院长培训。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培养培训养老院院长3000人次。

  4.培养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力培养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落实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加大资金和资源支持,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打造养老服务特色项目。通过为老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专兼职为老年人服务社会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十四五期间,增加为老

  年人和养老机构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人数。通过居家入户和社区活动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强、便利可及的服务。

  5.建立为老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引导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嘎查居(村)委会等根据需要设置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岗位,主动招募接纳志愿者开展常态化、专业化的为老志愿服务。积极扶持开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引导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养老服务,探索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志愿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和生活帮扶需要。支持引导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及时发布为老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并做好志愿服务记录和证明出具。培育、宣传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优秀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和组织。

  (七)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产业

  1.培育养老产业主体。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新业态。依托养老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发挥对养老产业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带动作用。培育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产品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区。

  2.促进老年用品开发。发展银发经济,持续推进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推广工程,建立康复辅助器具产品和服务信息平台,加强行业需求统计及应用分析,鼓励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老年人康复训练及促进健康辅具、服装服饰、养老照护产品、日用辅助产品、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等老年用品的研发生产,完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高效的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产品。支持新兴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与推广。开发适老

  化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适老康复辅助器具、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型机器人与无障碍科技产品。

  3.推进康复辅具租赁服务和应用推广。持续推进康复辅具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工作和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推广工程。充分发挥康复辅具在长期照护、康复训练和健康促进方面的作用。鼓励相关科研单位开展康复辅具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康复辅具检验鉴定能力,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创新产品设计,将老年人急需的康复辅具配置纳入保险支付范围。

  4.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确保养老服务和产品质量,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推动老年用品进家庭、社区、机构和园区,带动产品供给和产业发展。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行为。

  (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养老服务管理提升。依托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运营管理,提升养老机构运营管理水平。建设、市、县(区)、社区四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服务资源,依托大数据,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

  (九)完善综合监管体系

  1.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养老服务+信用”机制,建立覆盖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信用管理

  体系,对失信责任主体实施多部门跨地区联合惩戒。强化养老行业诚信自律,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申领政府提供的建设运营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的规范管理。

  2.加强风险防控和监测。落实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处置工作中的防范、监测、预警和及时移送的工作责任,建立协同机制,指导各地将涉嫌非法集资问题的养老机构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实施联合惩戒。指导各地常态化涉嫌非法集资识骗防骗宣传教育,增强老年人群体识别防范能力。引导养老服务机构立足长期安全运营,落实安全责任,主动防范消除本机构在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3.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优化县域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构建以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为中心,以乡镇敬老院为辐射,以互助幸福院为补充的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支持有条件的敬老院转型为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支持110所敬老院转型升级,推动在苏木乡镇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中心,在人口较多乡镇建设260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底,农村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总体达到50%。

  4.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

  支持县(市、区、)建设提供专业化失能照护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加快推动养老床位改造升级,支持养老机构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到2025年,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

  5.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配备应急防护物资、消防隔离设施,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培养培训专业养老服务应急队伍,定期分类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6.护理人才培训工程

  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到2025年末,全区力争培训养老护理员1.5万人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各级落实规划的主体责任,将养老服务规划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化工作推动。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业绩综合考核评价的参考。发挥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养老工作力量,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进一步配齐配强基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实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

  (二)完善法规制度

  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法制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适时调整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相关法规,推动出台《养老服务条例》,加强老年人福利等相关配套规章的制定、修订和废止工作,健全老年健康法规支持体系,夯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将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地方性法规、规章、行业标准规范中,纳入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政策制定中,保障各项法规制度科学衔接,有序推动全区十四五养老事业发展任务圆满完成。

  (三)强化数据支撑

  结合人口普查,加强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和统计工作,建立以人口普查为基础,以人口抽查为主体,以多部门行政记录和网格化管理信息为依托,以人口相关大数据分析为补充的年度人口统计体系。加快完善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人口形势分析和动态监测,为制定老龄人口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建立良好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建立稳定的养老服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优化各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出结构,相关资金更多用于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采取更有力措施,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协调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和鼓励地方政府同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解决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更好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作用。扩大养老服务产业相关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完善鼓励政策,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落实金融、土地、规划、税费、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养老领域,倡导社会各界对养老领域进行慈善捐赠,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慈善基金等多元结合的投入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着力 养老 服务业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