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学术论文格式模板范文(2篇)

时间:2024-09-08 18:48: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学术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

  论文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但都是要有一定的论文格式。小编整理了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欢迎阅读!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篇一

  一、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化要求

  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

  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8个。

  5.正文:论文的主体。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

  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关于物理教育的学术论文

  浅谈物理教育中STS教育的渗透

  [摘要]本文就STS的概念及其产生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举例说明了STS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及STS知识,增强STS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而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STS教育

  物理教育

  渗透

  教育资源

  STS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出现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我国学术界不到10年的时间,但已引起各国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一、STS概念及其产生

  从字面意义上看,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这三个单词的简单排列。概括地说: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享受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突然发现自己正亲手制造着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例如,集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之大成的原子弹在日本爆炸,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悲剧;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带来了大气噪声和江河湖海的严重污染;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引起的土地沙化、地震、洪水泛滥……于是1968年一些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组成一个叫做“罗马俱乐部”的国际学术团体,他们对当代出现的危及人关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对诸如人口增长、粮食生产、资源开发的极限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其结果是触目惊心的,这些问题是关系列人类的生存与灭亡、文明的发展与毁灭的全球性问题。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先后成立STS研究中心,专门开展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开设了STS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理解技术本身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如果说传统的科学各个领域都只着眼于本领域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做贡献,那么,STS则是着眼于研究系统各个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人类文明健康发展应具有的最佳状态;研究如何发挥人与社会在系统中的能动作用,研究如何建立内在的动力学机制,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证系统能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二、STS与教育

  尽管对STS问题的研究当前处于开始阶段,人们远未对其作出全面、深刻的论述。但有条件地开设STS课程,普及STS知识,增强人们的STS意识,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一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人是

  STS系统的主体,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与相互作用都是通过人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来实现的,只有通过教育人们自觉地按照STS系统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向,才能实现STS系统最佳状态的形成。STS自身的发展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因此,心须向人们普及STS知识,建立STS发展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但也在重复着西方国家工业化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的破坏等。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普及STS知识,推进STS研究势在必行。普及STS知识,增强STS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而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高等教育教学中STS教育的内容涉及却很少,因此设置有关课程进行STS教育或在已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STS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物理教育中STS的渗透

  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在物理教育中渗透STS教育,要从两步走。首先就是要在物理课程中开发STS教育资源,然后利用教学资源将物理教学和STS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1.物理课程中STS教育资源的开发

  (1)图书资源的开发

  物理教育中的图书资源,包括教材和课外参考书,而STS教育的重心依然在学科之内,在于学科教育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首先被考虑的对象。只有在教材中渗透STS教育思想,才能使广大教师有章可循,增加他们实施STS教育的自觉性,从根本上去加强STS教育。物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必须在物理知识与STS思想中寻找最佳结合点,使两者成为一个自然的整体而全无斧凿之痕。编写教材内容时,除增加一些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外,在组织这些内容时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促进其开展探究活动。

  (2)信息资源的开发

  物理教育中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文献信息资源、音像资源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学校可通过建设网站,将物理教育中有关STS教育的资源以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积累起来,并通过BBS,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交流心得体会,从而拓展交流渠道。教师也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信息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模型。STS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仅仅依靠教材未免捉襟见肘。有必要以学校图书馆为依托,建立一个小型文献资源库,便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查找资料。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景。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因此,收集与选择相关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一是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的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实况录像,例如航天发射、大型船闸、蒙古包外的风力发电机、小山村的水磨、激光手术等。二是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

  (3)环境资源的开发

  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STS教育的硬环境,是指建设各项硬件设施为实施STS教育服务。如逐步建立、完善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所,配备并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编写或开发教学材料、实验方案、教学论文、CAI课件、图片、录像带、幻灯片,收集和整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小论文等,形成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如科学讨论会,校园墙报,广播站,学生科学刊物等。物理教育中的STS教育资源也来源于大众媒体、家庭、街道、商店、田野、森林、河流等。这些环境资源是现成的,需要我们积极利用。STS教育的软环境是指营造实施STS教育的良好体制和舆论环境。其中对STS教育资源的管理体制和STS教育评价模式是开展STS教育的软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STS教育的评价包括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重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作出猜测的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交流能力,了解学生在情感,科学态度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认识,及对这个问题的投入程度,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注。评价的形式,即

  提倡用记录卡片记录学生的学习参与状况,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笔试应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考察,对成绩不宜按权重评价“综合”分数或评定等级。

  2.在物理教学中STS的渗透

  (1)依据教学大纲,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如当前新兴材料的研制及应用,超导体的获得及应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大型及超大型集成电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光、激光全息摄影、防伪技术等等,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而不是重复传统教材上的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信息。

  (2)向学生讲解与工业、农业、医学等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如在热学中向学生讲解低温的获得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在电学中向学生讲解工厂供电设备情况,电磁场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设计等。英国SATIS教材中有关物理教学中STS渗透很有特色。他们在讲电的产生和输送时,主要介绍有关电力网的知识,如要得到电压稳定、价格低廉的电力供应,为什么要把许多电站联成电力网,以及核电站、火力电站及水电站的各自的特点,还具体给出了英国西北电网中各个电站的功率和每兆瓦小时的成本,以及冬季夏季各一天24小时预期的用电曲线,让学生设想自己是电力网的调度员,以5小时为一个时间段,根据各时间段预期的用电量,作出把哪些电站接入电网的计划。教材中的这类内容和作业,并不在于给学生许多实际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形成“成本—效益”观念。

  (3)鼓励学生参与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就业和失业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如学了“安全用电”知识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居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学习了有关能量的问题后,和环境保护相联系,让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等。这样既使学生增长了科学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侯新杰.STS教育与物理课程[J].学科教育,2004(2).[2]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物理教育中的科学·技术·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二:学术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学术论文是我们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之后写出的理论性文章,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标准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篇一浅谈城市规划编制研究

  摘要:城市规划即对城市所处环境进行的设计研究,以城市中主要建筑的外部公共形象为对象的同时,以人为本建立城市统一的特色并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本文综合上述内容,浅谈了这种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城市规划编制研究,通过这种规划思想实现改进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编制融合

  Abtract:Urbanageofthemainbuidinginthecitattheametime,entforhumanurvivaandquaitofifethroughthianningidea

  Keword:urbananning;architecturadeign;therearationoffu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是要深入研究城市的特色文化和整体空间环境状况,然后提出挖掘城市潜在功能的规划思想和总体对策。

  1城市规划的原则

  所谓城市特色是指在充分了解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等人文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切合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不同地域的环境特质,明确城市发展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人工环境的开发与自然人文环境保护的关系,确定总体城市设计的原则和对策,其中包括:自然环境,根据地质、地形、气候等地理条件,考虑生态特色和物种保护等因素,利用自然山水等景观资源,充分协调设计对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格局,清楚的辨识城市空间的结构特点和整体景观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和延续所规划城市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习俗、城市形态、使用功能和建筑风格等。

  从城市整体出发,从土地利用模式、空间组织的特点、三维空间的形态等方面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包括:土地利用,提出设计对象的土地使用性质和空间组合的模式;街区格局,考虑街道网络格局和街区的规模和形状的特点;交通组织,综合组织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各类交通,组织步行人员的活动区域;城市形态,选择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城市形态,做出大致的高度、密度和体量分布,确定城市的主要划分线;开放空间,确定自然旷地、公园绿地、广场和街道等城市主要开放空间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绿地系统,确定不同类型绿地的设计控制要求;城市意象元素,确定构成城市意象的地标、节点、路径、边缘和片区及其分布。

  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城市特征文化的分析,对城市基本风貌进行提炼,提出所在城市的特色规划设计方案,最终构筑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

  2城市的总体规划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成果包括城市设计导则、图纸和附件,附件包括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应以文字、图纸方式表达,并对城市设计的相关方面按照原则性规定和指导性建议分类予以表述,指导下一层次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设计说明书或专题研究报告与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城市中心、区中心位置。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消防、防洪、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污措施。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5方法的建议。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总体城市设计,其城市设计导则纳入城市总体文本,城市设计说明书或专题研究报告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有关资料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一并收录。

  3城市的局部规划

  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在整体设计原则基础之上,具体的局部城市规划是实施的主要内容,局部城市设计文件包括城市设计导则、图纸和附件,附件包括设计说明、专题研究和基础资料,而具体的设计规划内容包括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群体、道路交通和绿地景观等部分。

  31具体分析

  这些具体内容是在原则基础之上的规划重点,也是设计之源,下面介绍具体内容的分类方向。场地特色分析包括,周边环境、6街区格局和历史保护等;公共空间组织是通过对公共空间的平面和竖向形态,空间的主次、联系、方向、尺度和风格特征,空间的出、流线的研究,提出空间系统组织、功能布局、形态设计、景观组织、尺度控制、界面处理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建筑群体形态设计是对建筑群体组合的形态、建筑造型、位置、尺度、题量、层次等提出控制与引导要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是协调道路交通设施与建筑群体、公共空间的关系,对交叉口的形式与尺度、局部线型和断面组织、绿化、人行天桥与地道的布置与形式,人行道断面组织及地面铺装、停车场地、公交站点和交通信号灯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绿地设计对绿地布局与风格,植物选择与配置,绿地内部建筑;景观设计包括景观系统规划、景观节点设计、景观街区设计、景观道路设计;照明设计对于广场、街道、建筑群和绿化的照明方式、照度、灯光形式和布置、色彩以及节日照明进行安排;环境设施设计对于广告、牌匾、花坛、喷泉、候车亭、亭、售货亭、公共厕所、邮筒、垃圾箱、路标、座椅等小品设施的位置、造型等提出建议。

  31城市景观结构

  确定城市竖向轮廓与建筑高度分区、高层建筑和制高建筑的布局、视觉走廊及眺望系统;对现状建筑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城市色彩、照明、建筑风格、建筑小品等建筑景观方面的整体设计构思;对具有标志意义的城市出、江河湖海沿岸和城市制高点、景观点所及的城市天际线、竖向轮廓进行设计控制;组织城市雕塑与标志系统。

  32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与山水环境、广场空间、街道空间以及其他开放空间的环境特征,提出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对策。根据城市游憩、健身、文化、娱乐、集会、庆典、休憩、交往等各类人文活动的行为特征和分布规律,合理确定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活动性质、内容、规模,提供相应的环境设施条件,进行市民活动系统规划设计。

  确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规模、性质,提出艺术风格要求和绿化控制指标;确定城市中心广场、中小型公共广场、专用广场的位置、性质、规模、尺度、场所意义特征、界面控制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路径,对重要公共建筑的附近广场提出指导性意见;从空间环境质量的角度对城市的路网、线形、性质、交叉口及断面、路面铺装、街道绿化及相关环境设施提出要求,明确主要街道空间的景观特征,组织城市步行空间,合理安排各种静态交通设施;对城市自然生态和山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滨水环境建设进行总体设计。

  33主要功能区空间环境规划设计

  分别对居住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文化娱乐区、教育科研区、旅游度假区、自然生态保护区等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空间环境改造提出目标、原则与对策。

  34标志性节点

  结合重要景观节点,对重点地段,如:市中心、重要广场、商业步行街、城市步行街、城市出、重点公园、滨水地区等空间形态进行概念性形态设计并提出相应导则。

  4总结

  如上所述,具体的总体城市设计以城市整体宏观原则和整体对策为主要内容;并以总体规划的功能空间分类如用地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而局部城市设计以对微观具体要素的设计控制为目的;是对具体要素的体型空间布局的研究塑造。城市规划的编制成果中,总体城市设计的文本包含了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等占主导地位的内容,而图纸以对应于文本的各要素和空间系统图为主;1局部城市规划则以形体控制图则和三维形体示范为主,并辅以必要的系统图,其文本控制内容是针对微观体型和单体设计的规划设计条件。

  其具体的编制内容区分如表1所示,从空间结构、城市节点、城市通道和建筑群体为内容进行介绍。

  标准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篇二试论现金预算编制方法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财务风险,即支付风险,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及时偿付到期债务,将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因此,现金管理始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现金预算是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现金重点讨论了现金预算编制依据和方法,目的是把握现金预算与其他预算之间的关系,理清财务预算的编制次序,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同时更好地发挥现金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1关键词:现金预算;财务管理;业务预算

  一、现金预算的意义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财务风险,即支付风险,因为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及时偿付到期债务,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美国前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哈罗德·威廉斯曾说过:“如果让我在利润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之间作一个比较选择,那么,我选择现金流量”。支付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到期日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即使经营管理得很好的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时期,也可能会存在现金头寸不足的问题。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小心翼翼的规划现金流量,以保持适量的现金结余。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把现金预算作为讨论的重点。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交易动机,这是因为现金作为一种基本的支付工具派12生出来的;第二是预防动机。这是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做的现金准备。第三是投机动机。其含义是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机会。这科要求企业应确定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如果现金持有量太大,会降低企业收益水平,如果现金持有量太小,又可能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以及意外的现金需要,产生中断交易的风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认真测算本企业最合理的现金持有量。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现金预算可以预测未来时期企业对到期债务的直接偿付能力,可以直接地揭示出企业现金短缺的时期,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在出现现金短缺的迹象时,提前安排筹资,从而避免债务风险。

  二、现金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当中的地位

  一现金预算与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关系

  13现金预算是业务预算的集中反映,所以又被称为总预算。预测企业现金现金收入、支出和余缺,可以为企业合理地调度和补充现金,降低风险,提高现金使用效益提供信息。现金预算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四个部分组成。预计现金收入主要是销售收入,还有一少部分的其他收入,所以预计现金收入的数额主要来自于销售预算和其他销售预算。预计现金支出主要指营运资金支出和其他现金支出,具体包括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支付制造费用、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设备购置支出、利润分配、税费支出等。可见,现金预算其数据主要来自于其他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

  二现金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关系

  现金预算主要对预计现金流量表提供支持。期初现金余额与期末现金余额之差为现金净增加数,列入预计现金流量表。

  三、现金预算编制方法

  14一现金预算的结构

  现金预算主要是规划预算期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资金融通的一种财务预算。现金预算的结构见下表:

  1.

  二现金预算的数据

  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和预算期现金收入。

  1期初现金余额。来自于对上年度现金余额的预测。第一季度的期初数是对上年现金的预计。全年期初数等于第一季度期初数,全年期末数等于第四季度期末数。

  2收回赊销款和现销收入。来自于销售预算和应收款预算、其他业务利润预算。

  3投资收益收现。来自于投资收益预算。包括利息收入、红利收入等。投资收益的确认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下的投资收益全部为现金收益,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需要估计现金收益。

  154营业外收入收现。营业外收入收现数据来自于营业外收入预算、补贴收入预算中现金部分。这就要求将营业外收入预算划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营业外收入,后半部分为现金流入。

  5收回投资收现。根据投资预算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减少数填列。

  6可供使用现金。是期初现金余额与本期现金收入之和。

  2.

  “现金支出”部分

  现金支出包括预算的各项现金支出。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与管理费用”的数据,分别来自前述有关预算;“所得税’、“购置设备”、“股利分配”等现金支出的数据分别来自另行编制的专门预算。

  1直接材料支出。数据来自于采购和付款预算。包括预算期采购付款以及预算期支付期初应付款项。

  162直接工资。数据来自于工资预算,一般情况下可以预算期工资费用可以全部视为现金。公司人员及工资预算中的直接人工来自于单位产品定额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所以应先编制单位产品定额成本,再编制公司人员及工资预算。

  3直接动力费。数据来自于燃料动力费用预算,燃料动力费用预算数据来自于单位产品定额成本中的燃料动力费用项目。所以,应先编制单位产品定额成本预算,然后再编制燃料动力费用预算。

  4制造费用。数据来自于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分车间编制,汇总后形成全公司制造费用预算,需要剔除其中折旧等非现金支出部分。

  5销售费用。数据来自于销售费用预算中现金支出部分。

  6管理费用。数据来自于管理费用预算中现金支出部分。

  7财务费用。数据来自于财务费用预算中现金支出部分。

  8上缴税费。数据来自于税费预算中预算期已纳税部分。

  19利润分配。数据来自于利润分配预算中现金红利支出。

  10购置设备支出。数据来自于资本预算。包括新增设备投资、前期未完工程后续投资、技改项目投资、更新项目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支出等。

  11本期证券投资。数据来自于投融资预算中股票、债券投资。

  12本期偿还到期债务支出。根据融资预算中到期的债务金额填列。

  需要说明的是,现金支出也可以划分为外购材料、燃料和外购动力、利息、税金、运费、水费、电费、办公费、折旧费用等要素费用项目。但数据归总成本更大,所以本文选择了按照用途和结构进行归总的方法。

  3.

  现金节余或不足以及资金调度

  1向银行借款。向银行借款金额等于预算其现金期末余额减去现金节余或不足的差额。向银行借款还需要细化到融资预算中。

  12归还借款。归还借款金额等于期末现金余额减去现金节余或不足的差额。归还借款也需要细化到融资预算中。

  5期末现金余额。期末现金余额为现金最佳持有量,需要财务人员在编制现金预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测算。

  参考文献:

  1.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J]交通财会,200902.

  王夕玲,朱俊义,J]卫生经济研究,20080419

相关热词搜索: 学术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模板 学术 论文格式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