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实事求是发展的三个阶段(4篇)

时间:2024-09-10 10:16: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实事求是发展的三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片断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三个重大问题。

  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通常都是说这样三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大成果,与时俱进,无限发展。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单而精确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继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这种升华,不是解决了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谓理论飞跃,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第三毛泽东思想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2007年,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十六大以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2012年党的十八大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曾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支出三个“必须”勾勒中国梦具体路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详细阐释“中国梦”。“中国梦”不仅寄托和抒发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意志情怀,更昭示着中华民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未来。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从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视角和时代立场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的马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思主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定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态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理论武器。

  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谈体制转换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逐步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其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最根本的基础,而最终要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首先也是先从最基本的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转换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转换,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僵化的、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

  1978年以来,以传统计划经济为体制对象、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已经经历了30多个春秋。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展开讲述)

  主要表现在: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在改革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99%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不到1%,而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的经济的比重已达45%;、、、、、、(继续延伸扩展)

  2)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非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产值已经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0%左右;、、、、、、(继续延伸扩展)

  3)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商品市场不断扩大并且劳动力市场不断发展;、、、、、、(继续延伸扩展)

  4)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到位,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在国家调控下主要由市场供求调节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延伸扩展)

  5)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突破,经过30多年的改革,以高度集中、统收统支为特点的传统财政体制已经基本打破,以分税制为特点的现代财政体制初步建立;、、、、、、(继续延伸扩展)

  6)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宏观调控已基本实现了从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继续延伸扩展)

  但是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展开讲述),主要是经济制度转换不到位,尤其是一些改革的瓶颈未能取得突破。(展开讲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经济制度不够健全和巩固、、、、、、(继续延伸扩展);

  2)市场主体没有完全到位、、、、、、(继续延伸扩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3)市场体系不健全、、、、、、(继续延伸扩展);

  4)分配体制改革落后、、、、、、(继续延伸扩展);

  5)政府改革缓慢、、、、、、(继续延伸扩展);

  6)对外开放水平有望提高、、、、、、(继续延伸扩展)。

  由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经济改革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可知:1)目前中国的经济改革正处于攻坚的改革阶段、、、、、、(继续延伸扩展)

  2)经过30多年的艰辛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是经济转换尚未完成,改革仍然任重道远。、、、、、、(继续延伸扩展)

  3)30多年的经济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经济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国力增强相对较快,人民生活改善相对较慢;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精神和政治水平相对较低等突出问题、、、、、、(继续延伸扩展)。

  经济改革是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基础,我们在推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改革重心。在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同时,也应该把改革的重心从经济基础领域转向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文化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我国也积极进行社会体制转换,例如政府在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投资,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务的提供。当然在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取得了不少成就(取得成就的方面、、、、、、),也有些失误,并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教训(社会改革的失败之处如医疗保险等,、、、、、、其中的得失、教训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改革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我国也进行政治体制转换。政治改革是我国进行改革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完成的部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坚定不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举例说明进行以上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成效等)。

  总之,我们要把对经济、社会和政治转换的力度,控制在人们可以承受程度之内,同时还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有条不紊的推进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篇二:实事求是发展的三个阶段

  

  党史研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当代价值左琦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吸取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共产党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理论。本文介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时期、丰富及发展时期,重点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当代价值。【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发展过程;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8-0025-02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发展过程(一)实事求是的缘由东汉时期,班固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一词。在这一时期,刘德喜欢读书并且热爱儒学,在整理古籍时,他务求“真是”“留其正本”,因此班固称赞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此后,这一词便作为一个成语延传至今,泛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在1929年6月14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在给林彪的信中写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界定1930年初步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古田会议中,确定了人民军队的基本原则和党指挥枪的原则,明确反对主观主义,反对这种思想的出现,认为这种思想要么会导致机会主义,要么会导致盲动主义。随后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科学论断。同时提出了两条相互对立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另一条则是从原本的观点出发,依据原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为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且初步对思想路线做了界定。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对教条主义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并对这一思想做出了完整的判断。毛泽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方面上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了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上的统一,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在这个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收稿日期】2018-06-17(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中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这一概念。指明了实事求是的作用,促使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只有在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原则下行事,才能真正的完成各项任务。这一概念呈现了共产党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再一次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了科学的解释,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认可。经过延安整风,在中共七大的会议上,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良好结合,许多不实的口号层出不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母猪赛大象”等等,这就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犯了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1977年5月,邓小平否定了“两个凡是”,他认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同年12月13日,邓小平强调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也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接着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挣脱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坚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胡锦涛也强调求真务实就是脚踏实地的研究和处理问题,并且要遵循事物【作者简介】左琦琦(1992-),女,吉林通化人,黑龙江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8·8世纪桥25BRIDGEOFCENTURY

  YRU党史研究TNEC的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本时代的发展和本国FO国情制定符合现阶段发展的政策方针,认识到全面深E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动实现物质的不断G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DIR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当代价值(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第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发展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正是运用了这一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因此取得了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胜利。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然将实事求是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的运用实事求是理论解决各种重大问题,促使我国不断进步与发展。第二,实事求是是正确制定和贯彻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在10年探索时期,忽视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也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不能正确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从而遭受很多了挫折,使我国社会发展迟滞不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根据本国国情,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使中国社会得以不断的发展进步。第三,实事求是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提出党员干部要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要求领导干部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心为人民着想,真正为人民做事。这体现习近平在从严治党方面高度重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第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正是证明了这一点,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因为改革开放充分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法宝,才使中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经济水平不仅不断提高,而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提高。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不愁吃,不愁穿。这些无一不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我们带来的实惠。第二,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武器。中26世纪桥2018·8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国家就要了解中国现阶段发展情况,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我们国家要不断支持农村和西部地区,实施一些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政策,重点对农村地区予以扶持,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我国从“解决温饱”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都是在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出发点,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提出新政策。第三,实事求是对个人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优秀成果,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真正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繁荣昌盛。实事求是是深化到个人内心的善良和良知,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心所想与外在行动是否一致上,它强调个人修养和人文情怀。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端正自己的态度,真正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每一件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便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会从中感受到幸福与自由。习近平总书曾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做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新青年都要理性的分析问题,并且将知与行真正的统一起来,并付诸实践。在当今社会,党员干部也要努力践行实事求是的政治品质,党员干部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践行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计划切实落实到工作上,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和监督违反社会制度的行为,在社会上起前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社会上的每个人都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与时俱进的分析问题,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过初步确立、正式确立再到重新确立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今后的社会发展更需要时刻的抓住这一思想路线,根据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与发展。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三严”与“三实”作风建设大家谈》编写组.“三严”与“三实”作风建设大家谈[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责任编辑:宁学峰]

篇三:实事求是发展的三个阶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张治晖

  李恺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3期

  摘

  要: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和制定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有力保障。本文从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入手,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和创新进行梳理,探讨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并总结其对当下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要义的准确反映,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首先要承认事物的客观实在,要求人们要客观实际的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深刻把握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对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想形成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就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的去了解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发展过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同时要想形成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方法总结规律,形成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利用规律。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互为补充,相互依存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实事求是”的前提,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客观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以一切客观实在的事物作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够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客观前提,只有联系真正客观实际的具体事物,并运用正确的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充分了解问题实质并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它们既是“实事求是”的基本条件也是“实事求是”的有效方法。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的标准也是真理发展规律的重要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又需要实际进行检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其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其重要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同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内涵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具体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的诠释将包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指导中国具体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早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就曾道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名言。《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批判左倾教条主义的同时主张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除了作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之外还先后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报告,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顺利进行,从而理性认识指导实践。

  实事求是思想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要不要从实际出发,二是应该从什么样的实际出发。一九三八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实事求是思想的目的在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规律,建立一条“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一)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建国初期,受“左”倾指导思想影响,导致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遭遇曲折。“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导致拨乱反正工作无法继续,在此重要关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去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的作风。随后,全党上下乃至全国上下,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的难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巨大变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被提出。一九九二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需要与时俱进,而与时俱進正是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体现。

  社會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社会发展中面临重大战略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创造性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三)习近平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2012年5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该《讲话》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该讲话论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讲话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是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才能求真务实。习近平同志在《谈谈调查研究》中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与时俱进具有深

  远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结合新的实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党的历来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优良的传统。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强调调查研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究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道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继承与创新,党的90年实践经验表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认识到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逐渐进入深水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需要实事求是的去调查研究当前的实际,同时也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做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辩证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革过程中要从问题出发,坚持辩证思维,强化创新思维,切实从人民群众所需出发,用实践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3]周全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4]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时报.2012.5.28.[5]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1.11.21

篇四:实事求是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回顾

  作者:李清源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2021年第8期

  李清源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断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得以坚持和发展的历史。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必将为第二个百年历程继续坚持正确思想路线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坚持阶段(从1921年至1941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建党初期,我们党因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积累,尚未提出明晰的“思想路线”。1927年,由于党内机械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导致大革命失败,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率先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从国情实际出发相继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论著,着重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问题,昭示着我们党将开辟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无疑,这是实事求是基本思想的早期萌发。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批判了当时党内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1937年夏,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哲学论证及理论铺垫的重要作用。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之后,我们党完成万里长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再次实现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实事求是”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至此,全党逐步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思想路线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严峻斗争中,不断实事求是地总结错误思想路线导致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开始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日益清晰并逐渐成熟起来,为正确思想路线的正式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坚持阶段(从1941年至1949年)

  1941年5月,为期4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拉开了序幕,其首要目的是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为此,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全面阐释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把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表现的高度。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强调:共产党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的。期间,毛泽东大力批判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思想,号召全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呼之欲出。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隆重召开,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事实证明,通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我们党从政治上思想上彻底破除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和组织障碍,对中国基本国情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对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有了更为准确的判断,进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与路线,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国历史由乱到治、由弱到强的新纪元。

  这一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并致力于解决思想路线问题,重新认识和把握中国具体国情和基本矛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式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推进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使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与坚持阶段(从1949年至2012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方针政策,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任务。毛泽东论著《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体现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党开始脱离中国发展实际,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违背经济规律急于求成,以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和失误,尤其是反右斗争的扩大化、“文化大革命”严重违背和破坏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展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从思想上、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正确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意义,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了扎实的前期准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进一步概括阐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在汲取教训、纠正错误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调整和完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引向了正确轨道。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实践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显然,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坚持贯彻正确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这一时期,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和实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特别在重新确立和继承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同时,根据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不断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主题,赋予

  其新的科学内涵,使之在整体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开创了我们党坚持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局面。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完善与坚持阶段(从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和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特别强调:“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以上精辟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全党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总体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坚持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这一时期,我们党结合新的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在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使之不断得以完善与升华,引领新时代沿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百年砥砺奋进,百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矢志不渝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以史为鉴、应势而动,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必将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责任编辑:陈奇

相关热词搜索: 实事求是发展的三个阶段 实事求是 三个阶段 发展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