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9篇)

时间:2024-09-25 19:0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第六章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政策

  第一节

  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一、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胡锦涛在与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代便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1、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不断胜利的根本保证。

  2、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3、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

  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得民族政策,建设和谐社会,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

  5、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转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

  二.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党和国家根据各个不同时期实际情况和中心工作,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不同方针和具体措施。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制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同时,又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迫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的原则。随着各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和民族自治区的建立,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各类人才需求增大,党和国家又提出除培养政治干部外,还须加速培养少数民族的科学技术干部和理论干部,培养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的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经济上来,于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也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调整为: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许多法律条文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配备作出了规定,如第二十二条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采取特殊的措施,优待、鼓励各种专业人员参加自治地方的各项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法制化。我国的民族干部工作正在为贯彻党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而努力,特别是正努力培

  养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世纪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路线、标准、措施

  路线:培养民族干部的工作是党和国家整个干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干部政策和选拔任用干部的路线,这就是毛泽东概括的?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

  ?德才兼备?就是要求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统一,不但政治素质高,同时业务素质还要强。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干部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在任用干部的问题上,我党历来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反对任人唯亲。什么叫?贤?,就是指有德行的、有才能的人。所以?任人唯贤?就是选拔任用?德才兼备?有能力的干部,不是与自己有裙带关系而没有能力的干部。毛泽东说:?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在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中,必须坚决执行党对干部的这一统一要求,不能因是少数民族干部放宽?德才兼备?的要求,防止和反对违背党和国家干部政策的各种错误倾向。当然,在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一般落后于汉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偏低,在任用民族干部时基这种实际,在文化水平方面有所放宽也是必要的。对少数民族干部要实事求是,以关心,爱护为立足点,帮助其健康成长。

  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干部的德才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之一精神,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主要要求是努力实现干部?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1993年制定的《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意见》中提出,新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领导干部和各类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少数民族干部的茁壮成长,从政策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良好德内外部环境。

  措施:党的民族干部政策,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民族工作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也各有不同。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几点:

  (1)举办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大量培养和任用民族干部。

  (2)创办民族学院,使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正规化。

  (3)在以培养政治干部为主的同时,开始注重大量培养专业技术干部。

  (4)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在民族地区发展党员和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除对新时期的民族干部工作提出新的更加具体的指导方针外,还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

  1.全面加强民族干部的素质教育

  2.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3.建立并不断完善民族干部挂职锻炼制度

  三.民族人才资源开发

  1.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有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关系到当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省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目前我国人才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才是关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地区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2.人才开发的措施

  ①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规划

  ②全面提高人才整体素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③培养造就?三支队伍?

  3.用好各类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根据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广阔天地;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臵,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旧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十分落后,历史起点很低;解放后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和较发达地区相比,当代民族地区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

  一、建国以来的巨大变化(成就)

  建国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勤奋努力,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民族经济总量有了巨大增加。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是1952年的25.37倍,其中农业总产值是1952年的9倍,工业总产值是1952年的136倍。在民族地区经济中,无论是产品的品种还是产品的产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有些产品的产量成百倍千倍地增长。

  2、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建国前,广大民族地区仍然处在传统农业时代。经过几十年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的62.3%,可见,民族地区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历史阶段。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种产业产值的顺序为:二>一>三。这种产值顺序说明,我国民族地区已经处在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初期的产业结构阶段。

  3、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发展需要有优良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建国以来,民族地区的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1991年,除

  西藏墨脱县尚不通公路外,民族自治地方的其他县均已经通公路,到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公路通车里程已叨叨354414公里,是1952年的12倍。

  民族地区的铁路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集二铁路、包兰铁路、集通铁路、兰新铁路等先后建成通车。中南和西南地区,湘桂线、黔桂线在解放初通车。贵昆、川黔、湘黔、南昆等铁路先后建成通车,为开发中南、西南民族地区提供了便利条件。到1997年,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33万公里。2005年10月15日,随着历时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世界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将在拉萨铺设下最后一根钢轨,实现线下工程的全线大贯通。2007年青藏铁路将进行全线试运行。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

  二.存在的巨大差距

  建国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巨大发展,但和先进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1、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较轻。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面积为6125621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3.8%,民族自治地方人口为16407.9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6%。但是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6.1%。

  2、东西部差距有所扩大。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到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工农业总产值5127.28元,全国人均为11471元,民族自治地方人均水平与全国人均水平相差6343.72元,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4.7%。

  三.加快发展的意义

  1、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由于历史的和少数民族本身社会制度等原因,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各民族在享用各项平等权利的方面,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平等。要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某些民族事实上的落后性,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加速少数民族经济建设。只有加速民族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使各少数民族都能跻身先进民族的行列,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

  2、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我国各民族人们共同的事业,是我国各族人民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仅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也是为了完善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生产力的布局更加合理,改变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以促进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加全面地发展。

  3、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有助于民族地区物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养民

  族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事业,通过兴办企业、开发资源,组织建设项目,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民族地区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增强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4、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使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所处的战略位臵,他们对国家的感情和对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以及当地的经济水准,群众生活标准,对内对外都有重要的影响。只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丰富了,才能增强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成为祖国边防的铜墙铁壁。

  第三节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一、民族工作的主题

  胡锦涛同志2006年5月27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

  1、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需要少数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需要有国家的大力帮助。当前,我国的民族地区经济仍比较落后,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十分缺乏,现代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也相当落后,如果没有国家的帮助,要消除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各项差距,一时难以办到。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还不富裕,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所以少数民族地区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民族经济自身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培植自己的?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

  2、组织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政策

  ?对口支援?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新政策,组织比较发达的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定向支援。主要采取合资经营、联合生产、联合开发、补偿贸易等方法,把支援地区的技术和被支援地区的资源结合起来,把支援企业和接收支援企业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这些对少数民族地区引进资金和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提高商品竞争能力,开拓商品市场,增强本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3、建处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建设方针。民族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地特定的政策措施。民族地区要实行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副则副,充分利用传统的生产经验和资源条件,实行多种经营、立体开发,多渠道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本民族经济的发展。

  4、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民族经济由于自然经济成分较重,在经济改革中实行对内外开放就更为重要。改革开放会消除民族间的闭关自守状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关系,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民族经济的发展。

  5、兼顾国家利益和少数民族地区利益的原则。在发展民族经济过程中,会遇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地区利益的问题,要做到兼顾两者利益。从国家角度讲,国家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其目的就是要把广大民族地区发展起来。因此,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和建设其他项目时,要树立促进和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思想。从民族地区来讲,作为国家的一级地方政府,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违背甚至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只有二者兼顾,民族经济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发展,民族地区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保证民族经济的开速发展。

  6、实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照顾和长期减免税收的政策。在生产经营方面,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进一步放宽政策,给农牧民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家在当地兴办各项事业,要适当让利于民,在地方财政、民族贸易等方面实行优惠照顾政策。这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节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臵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视察西部时明确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臵。

  1999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西部大开发列为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并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2000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作了进一步论述。他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强调:?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大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西部地区调研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印发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

  2000年12月27日,《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几年来西部开发为民族地区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截止2005年,中央在西部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总计1.61亿元;西部地区新开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1万亿元。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三、目前注意的问题

  1、经济效益:

  (1)、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事关西部开发全局。要从战略高度着眼,注重科学布局。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成熟一批,开工一批。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工程质量,重大工程要干一项,成一项。继续集中力量建设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放在首要位臵,加快推行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加强各类节水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科学调配、水源涵养地保护。因地制宜地建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有效防治水污染,促进污水资源化,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和监测。以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为前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禁止在缺水地区上高耗水项目。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继续做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发挥综合效益。

  。逐步完善以干线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与支线机场相协调的航空网络。加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内河通航条件。加强综合能源体系建设,发挥西部地区作为全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加工基地的作用,建设一批大型高产、高效、低排污煤炭生产基地。大力开发水电,合理

  配臵火电,建立合理的西电东送电价机制,对水电的实际税赋进行合理调整,支持西部地区水电发展。加强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和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农村普及电信和邮政服务。继续实施?西新?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加强城市交通、供电、通信、给排水、环保、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程管理,建立重大项目的后评估制度。

  (2)、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的重大举措。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发挥西部地区气候多样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积极发展棉花、糖料、水果、肉类、奶类、毛绒类、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一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中心和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建成通县油路,推进县际公路建设,逐步建设县乡公路。在国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小型公共工程建设。拓宽农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外出打工等增收渠道。继续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办好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一些经济发展明显落后、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国防或生态位臵重要的贫困地区,国家给予重点支持,进行集中连片开发。继续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大计。要密切结合西

  部地区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能源、矿业、机械、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等优势产业。促进西部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优势产业和调整改造西部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提高老工业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加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探,增加公益性调查评价的资金投入。严格整顿矿业秩序,对重要矿产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有序推进矿业市场改革和开放,逐步将西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因地制宜,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保护环境为前提,切实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被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转移到西部地区。合理调整全国产业分工格局,支持西部地区具备基本条件的地方发展资源深加工项目,由国家投资或需要国家批准的重点项目,只要西部地区有优势资源、有市场,优先安排在西部地区。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跨省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

  (4)、积极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指导方针,依托水陆交通干线,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培育并形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等重点经济区域。制订区域规划,加大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建成通江达海的骨干交通网络、快速便捷的通信网络和生产要素集聚的城镇体系。支持重点地带优势产业及企业加快发展,在项目布局、市场体系建设、信贷投入、利用国内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性的经济、交通、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中心,带动周围地区和广大农村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继续提供财政贴息支持。

  2、生态效益:西部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全国2/3的石油可采储量、83.9%的天然气储备、38.6%的煤炭

  储量、23.9%的铁矿石储量在西部地区;全国76.85%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集中在西部地区。在拥有大量资源的同时,西部的生态环境并不容乐观,全国有一半的生态脆弱县和60%左右的贫困县在西部。西部地区土壤侵蚀面积达4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侵蚀面积的83.3%;此外,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除四川盆地外,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全体居民的生存质量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西部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压力。

  所以要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农民当前生计和长远利益,关系全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统筹实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要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加强协调,稳步推进,近期要重点做好巩固成果的工作。优先治理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特别是江河源头及两岸、湖泊水库周围的陡坡耕地。重点放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土地沙化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南方岩溶石漠化集中区、长江中上游大江大湖周边区、青藏高原江河源头区和京津风沙源区等区域。要加强天然草原的恢复、治理和基本草场建设,把退牧还草工程和逐步转变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完善配套措施,创造条件,逐步从放牧、游牧转为舍饲和轮牧相结合,大力开发后续加工产业,不断提高广大牧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已垦草原要加快实施退耕还草。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认真搞好?五个结合?,即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结合起来。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继续坚持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统筹安排各项任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农民增收和

  长远生计问题,保证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不反弹。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要从规划入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任务,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大气等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矿区环境保护与整治的力度。

  3、社会效益:

  (1)、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要加强科普工作,加大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力度。加强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及重点科研基地建设,提高西部开发重点任务的技术支撑水平。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到2007年,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要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新增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部分向西部地区农村倾斜,支持中小学校建设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逐步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杂费、书本费,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继续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国家继续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农民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重点支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采取经济措施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鼓励贫困地区农民家庭?少生快富?,降低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继续加强西部地区文化艺术、11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西部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西部开发,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根本性措施。要增强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依法规范行政和执法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等经济欺诈行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行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准入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参股、兼并和重组国有企业。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的各项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区倾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加强西部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市场化的跨地区企业协作机制,把东部、中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加大东部地区和中央单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工作力度。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招商引资新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依托优势产业、重点工程、重点地带,吸引外来投资。逐步放宽西部地区保险、旅游、运输等服务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全方位、多形式地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努力开拓国际贸易和边境贸易。

  12(3)、拓宽资金渠道,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金保障。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是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要继续保持用长期建设国债等中央建设性资金支持西部开发的投资力度,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西部开发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继续向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拓宽西部开发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各金融机构采取银团贷款、混合贷款、委托理财、融资租赁、股权信托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加快商业银行对西部地区国债配套贷款项目的评估审贷速度,提高贷款审核效率。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继续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支持有生产能力、守信用的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加强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增加对西部地区信贷投入。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先发行企业债券,支持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修改、完善并适时出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优先在西部地区组织试点,支持西部地区以股权投资方式吸引内外资。提高西部地区利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赠款及国外优惠贷款的比例。

  (4)、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专业人才。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认真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落实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任务,促进西部地区党政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通过调动任职、挂职锻炼、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每年选派相当数量和相应级别的干部到西部地区县级以上领导班子中工作,适当延长西部地区县级以上干部到东部地区、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挂职锻炼期限。逐步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建立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专业人才定期到西

  13部地区农村支援工作的制度。加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西部地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人才及大中专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发展、创业。把组织选派与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尽快建立起人才开发新机制。以就业和再就业为导向,依托西部地区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利用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西部地区各类适用人才和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组织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多渠道地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持。对于西部地区人才培训给予资金补助,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

  (5)、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西部大开发的法制建设和组织领导,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保障。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西部开发的实践,本着注重实效、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西部开发法制建设步伐,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法律保障。抓紧起草《西部开发促进法》和《西部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西部开发法律法规体系。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公务人员要提高法制意识,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打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和稳定西部开发工作机构和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实施西部大开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突出位臵,加大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力度,研究制定推进西部开发的具体政策措施。西部地区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指导方针和各项重点任务,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东部和中部地区要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各地区、各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健全西部开发工作机制,加强调查研究、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对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协调

  14解决西部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方面要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坚持不懈地把西部大开发扎实向前推进。

  第五节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是基础

  1.民族教育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立场,诚心诚意地积极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55个少数民族都昂首跻身于现代民族的行列。

  为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召开了5次全国民族工作会议。措施:一是举办民族中小学;二是建立民族高等院校;三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据2001年统计,有高校105所,在校生44.89万人;中等学校12926所,在校生999.9万人;小学75386所,在校生1806.05万人;少数民族教师近93万人。

  2.深化民族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就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民族高等教育。

  (1)、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改革我国教育体制基础的一环。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之后普遍面临则也、参加劳动生产的情况,使基础教育在民族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采取洞中形式办学,争取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改革教学内容,尽可能使之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国家帮助和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双语教学,照顾民族语言的特点;正确处理民族基础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克服宗教消极方面对学校教育的影响;重视发展学期教育等。

  (2)、深化民族地区教育体制改革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到良好职业技术培训的城乡劳动者。发展少数民族的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是振兴民族经济,提高劳动者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

  (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还是尽可能办好民族高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重要一环。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要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改善和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师生提供参加前沿科学研究的机会,科研促进教学。还可以增加办学经费。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着眼于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开放。

  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是民族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前提

  1、?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15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2、发展民族地区科技事业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知识经济的星期,表明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成为国际竞争的中和国际较量的焦点。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成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必须从新的历史高度上认识和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技术水平还非常落后,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以科技为依托,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赶上知识经济的潮流。

  3.民族地区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必须做到:提高科技工作面向少数民族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科技工作应该把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主要任务;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技力量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展科技扶贫活动,使少数民族群众靠科技发展经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的科技人才,鼓励科技人才到民族地区建功立业。

  参考书: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5卷)

  2.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三)

  3.改革开发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的一些文件.文献

  4、图道多吉主编《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思考题:

  36.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有什么重要意义?

  37.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结构是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8.新时期党对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要求是什么?

  39.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有哪些?

  40.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意义何在?

  41.解放后,党和国家是怎样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

  42.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3.怎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44.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方针.原则有哪些?

  1645.为什么改革开放对少数民族地区更为紧迫?

  46.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7.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现状及措施。

  17

篇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我国提出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指通过选拔、培养和使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高强、群众基础好、忠诚老实、清正廉洁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和壮大少数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首先,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骨干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选拔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少数民族骨干干部,包括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等。同时,要注重对少数民族骨干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各级领导岗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要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在人才政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措施,为少

  数民族骨干干部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在资源倾斜上,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优先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少数民族骨干干部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骨干干部的使用和激励。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使用少数民族骨干干部,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少数民族骨干干部给予应有的荣誉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我国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骨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三: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

  70年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研究述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地位和权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事务已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证和支撑。本文就中国政府在

  7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述评。

  一、7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内涵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方面一直推行着积极的政策。这种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中国政府在各项政策中,强调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十分重要。到

  2017年,全国共有

  60万个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国干部总数的1/5。在选人用人方面,地方政府都要按照岗位要求门槛和比例,在所辖区域中开展专门招考工作,并对少数民族干部实行重点培养计划,大力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其次,少数民族干部的待遇应与国有企业相当。中国政府在多项政策和法规中,多次提出少数民族干部的待遇应当与其他国有企业的干部相当,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待遇。

  再次,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和思想教育。中国政府要求各级干部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实践中,注重多样性和共同发展。同时,政府要求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政策理解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70年来,中国政府聚焦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政策的落实,取得了如下成就:

  1.

  有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实现了多个民族间的和谐发展。

  2.

  科学有效地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艰苦创业精神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强化了少数民族团结和互助。

  然而,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

  选人用人中存在歧视,缺乏透明和公正的选拔考核措施,部分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很难得到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2.

  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措施。政府在必要时缺乏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关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过分关注中央和省级干部的培养。

  3.

  在一些增长较慢的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往往只是为了照顾大部分人的宗教和习俗传统,这是地方政府大力废止,试图加快发展步伐的原因。

  三、发展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政府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实施和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改进:

  1.

  修订管理制度,以确保公正挑选。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国内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的计划和加速工作。

  2.

  设计发展课题,建设和改进现有培训机制。中国政府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和转型培训的方案设计,建设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机制。

  3.

  扩大政治支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国家财政和人力资金的投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4.

  驱动经济,增强各地智慧和创造力对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实施和推进。政府可以对少数民族企业和业务的进一步开发和支持,推动国家繁荣富强。

  综上所述,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实施和发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和大国崛起的关键保障。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身份特征认识、选人用人、培训教育,并按照对策和建议中所提出的思路,推进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保障计划的落实,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更加深入和更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篇四: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

  一、背景概述

  少数民族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全国团结进步的重要工作。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数量不足、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内容缺乏特色等。因此,制定一个全面实施的方案将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目标和原则

  1.目标: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在各级各领域充分展示自身优势,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原则:

  -高度重视,优先发展: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安排培养资源,确保其发展的先进性和优先性。

  -适应需求,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和内容,确保培养工作的有效性。

  -提质增效,全面培养:注重全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能力,包括政治、行政、专业等方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公开公正,广泛参与: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广泛吸纳各族优秀人才参与干部培养,确保选拔工作的公正性和广泛性。

  三、具体措施与办法

  1.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和培养体系

  -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统筹规划和推进相关工作。

  -建立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长效机制,确保培养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与各级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开展培养工作。

  -制定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计划和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细化培养内容和时间安排。

  2.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包括奖励制度、升迁规定等方面。

  -针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资源的优先满足。

  -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心关爱,提供各类辅导、职业规划等支持。

  3.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多元化方式

  -开展系统化培训,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建立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导师,指导少数民族干部的学习和工作。

  -鼓励干部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强化考核评估机制,通过任务考核和绩效评估,激励少数民族干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4.进一步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

  -组织干部实地考察少数民族地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加强与少数民族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干部培养工作。

  -鼓励干部参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四、预期成效和保障措施

  1.预期成效:通过实施上述措施,预计未来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将取得以下成效: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明显增加,达到与人口比例相匹配的水平。

  -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能够适应各级各领域工作需求。

  -少数民族干部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五、总结

  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是加强全国团结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建立健全的培养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多元化培养方式以及加强与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少数

  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项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落地和实施。

篇五: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内蒙古少数民族骨干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占比较大,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的骨干政策,以支持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下面将详细介绍内蒙古少数民族骨干政策,并分49点进行详述。

  一、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

  1.出台少数民族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经济收入。

  2.开展少数民族创业创新培训,鼓励少数民族青年积极创业,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多元发展。

  3.支持少数民族农牧民转型升级,引导他们走向现代化农牧业的道路,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二、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

  4.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缩小城乡少数民族教育差距。

  5.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需求。

  6.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奖助政策,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三、关于文化传承方面的政策

  7.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8.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繁荣。

  9.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四、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政策

  10.加强多民族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构建多民族团结和谐社会。

  11.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增进各民族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尊重,维护民族宗教和谐与稳定。

  12.推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素质水平。

  五、关于民族地区发展方面的政策

  13.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水平。

  14.加强少数民族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少数民族健康权益。

  15.加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加强保健服务。

  六、关于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

  16.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

  17.提供创业扶持政策,为少数民族创业者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风险。

  18.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七、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

  19.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力度,健全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治理制度,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20.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水质水量,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水利建设,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

  21.实施清洁能源政策,推广少数民族地区清洁能源利用,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八、关于法律服务方面的政策

  22.加强少数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23.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建立少数民族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为少数民族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24.推动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制度改革,完善少数民族自治机构和制度,促进少数民族自治事务的规范和规范。

  九、关于扶贫济困方面的政策

  25.实施少数民族扶贫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26.开展民族地区扶贫攻坚行动,制定扶贫攻坚计划,精准识别和帮扶贫困户。

  27.引导少数民族产业扶贫,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十、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

  28.建立健全少数民族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少数民族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29.开展少数民族低保工作,将低保政策向少数民族地区延伸,确保每一个少数民族家庭的生活水平。

  30.加强少数民族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少数民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十一、关于妇女儿童发展方面的政策

  31.保障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加强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关爱与保护,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社会发展。

  32.推进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教育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受教育水平,推动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33.开展少数民族妇女健康服务工作,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妇幼保健服务,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十二、关于社会管理方面的政策

  34.加强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少数民族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5.加强文明行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文明行为概念,培养良好公民素质。

  36.推动社会信用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信用观念的普及和执行。

  十三、关于宗教信仰方面的政策

  37.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加强少数民族宗教团体管理,促进宗教和谐与稳定。

  38.鼓励少数民族宗教参与社会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参与社会建设,传递正能量。

  39.加强宗教教育工作,推动宗教教育普及与发展,提高全民族宗教知识素养水平。

  十四、关于少数民族儿童教育方面的政策

  40.加强少数民族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儿童早期教育体系,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4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42.加强校外教育补习管理,规范校外教育补习机构,加强对校外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十五、关于少数民族青年教育培训方面的政策

  43.推进少数民族青年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少数民族青年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44.加强对少数民族青年就业指导,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和成长。

  45.引导少数民族青年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加强对少数民族青年就业意识培养,引导他们积极择业。

  十六、关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政策

  46.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47.推进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提升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水平。

  48.提升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繁荣繁荣,激发文化创意生产活力。

  十七、关于民族团结建设方面的政策

  49.促进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倡导尊重和包容,营造多民族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通过上面的分49点详述,我们可以看出内蒙古自治区对少数民族的骨干政策覆盖了经济发展、教育、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推进少数民族和全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希望内蒙古自治区能

  一如既往地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取得更大成就,为建设现代化新内蒙古做出更多贡献。

篇六: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对民族地区干部的四个特别要求

  对民族地区干部的四个特别要求

  民族地区干部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这些干部需要具备一些特别的素质和能力。以下是对民族地区干部的四个特别要求。

  一、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者,必须深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尊重并保护其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误解或偏见。不应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而应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二、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时,语言、礼仪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因此,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必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他们需要学习掌握当地语言,并且理解当地人们使用语言时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

  此外,在日常工作中还需注意礼仪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关注少数民族发展问题

  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必须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发展问题。他们需要了解当地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在推动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措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在各领域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四、具备政治敏感性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敏感性。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动态,并及时反映当地群众对政策的反应和意见。

  在处理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审慎处理。不能因为个人偏见或局限性而引起社会矛盾或影响政治稳定。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只有不断提

  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篇七: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政策

  2、了解国家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帆布的具体政策内容。

  3、知道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到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为了更好地做好民族工作,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党和国家还出台了一项政策——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大力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类专门人才,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新课:

  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教师:党和国家一贯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群众,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不

  可取代的作用。

  提问:想要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我们先要知道它的发展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它的发展历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少数民族干部方针政策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之初

  (2)1987年

  (3)2005年

  学生活动:“探究与体验”

  ①干部培养的“四化”方针是指哪“四化”?

  ②什么样的干部才算是德才兼备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四化”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为了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努力。大力去培养好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具体政策内容

  提问:国家培养和选拨少数民族干部的具体政策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现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2)普遍且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节选

  教师: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落实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创办“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1951年6月,在北京创建了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学生活动:思考下列问题

  ①我国一共创办了多少所民族院校?请你说说其中五所院校的名称。

  ②如果你是一位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你会选择报考一所民族院校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维护好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我们,倡导民族团结,维护地区稳定更为重要。所以我们都应为民族团结和稳定,尽一份力,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找出它的重要性。(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

  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多媒体展示: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有关援藏、援疆和支边干部的政策措施的文件。

  思考:国家制定一系列有关援藏、援疆和支边干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要处理好民族问题,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政治环境,必须要有得力的干部去工作。由于东西地区差距较大,为了东西的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的进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了解它的提出和演变过程,并清楚了它的具体内容,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作业设置:教材P31思考题

  板书设计: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1、培养选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2、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过程:

  观看纪律片《永远的丰碑——马本斋》,写读后感

篇八: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照顾政策和骨干计划。

  一、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1.教育方面:

  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权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给予了特殊优惠政策,包括财政投入的加大和政策倾斜,例如:免除学杂费、提供助学金、减轻学生负担等;同时还设立了一些特殊的名额、补助和奖励计划,比如“3+3”大学生免费或者减免3年学费以及3年的生活补助,还设立了少数民族优惠加分政策等。

  2.卫生方面:

  少数民族地区卫生条件落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方面的投入,建立了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推行“免费招募”和“免费诊治”,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医务人

  员一定的津贴和补贴。

  3.就业方面:

  在就业方面,国家实行以少数民族优先政策,增加了在国家机关等部门中的少数民族招考名额,鼓励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区域就业,同时推出了多样化的就业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职业培训等项目。

  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干部储备和骨干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中国政府推出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骨干人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水平。

  该计划的具体实施包括如下方面:

  1.选拔和培养有潜质的优秀少数民族青年为某个领域的骨干人才。

  2.对骨干人才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综合培训,通过各类学习培训及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优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推广职业技能培训,增加财政支持,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提高教

  育层次,并为骨干干部提供学习、交流、实习等机会。

  4.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文化活动,加强骨干人才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提升其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动全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对于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和骨干计划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篇九: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

  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前言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始终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供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参考和执行。

  二、总体目标

  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适应民族地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取得全面胜利。

  三、基本原则

  1.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忠诚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

  2.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各方面能力和领导才能。

  3.高度重视实践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

  4.依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强化法制教育和法治观念,提高干部的法律素养和遵纪守法意识。

  5.实施分类培养、个性化培训,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合适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使培养工作更加精准。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纪律意识。组织干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知识,加强党性的锤炼,增强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

  2.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能力培养。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班,提高干部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加强管理培训,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良好服务意识的管理人才。

  3.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开展道德讲

  堂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引导,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并实施廉洁从政教育,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坚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底线。

  4.鼓励要素流动和区域交流

  鼓励少数民族干部要素的流动和区域间的交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干部流动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干部的横向流动和跨地区交流。同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与其他地区干部的交流互动,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干部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实施方案得到充分落实。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落实各项措施和政策。

  2.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鼓励各级政府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项目,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经费问题。

  3.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激励干部提高工作绩效和发挥潜力。根据干部的表现和工作成绩,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奖惩措施,激励干部积极工作和发挥潜力。

  4.加强对培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

  监督机制,定期对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及时总结和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跟踪和帮扶,确保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六、收尾语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我们将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增强少数民族干部的代表性、感召力和凝聚力,推动民族地区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的高度。

相关热词搜索: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少数民族 干部 政策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方远公文网 200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方远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方远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苏ICP备07012513号-1